本篇文章1779字,读完约4分钟
中国金融网1月18日电(记者杨昌)今天,由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所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消费金融高层论坛“新经济形势下消费金融业的发展路径”在京举行。与此同时,《2018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特许消费金融公司普惠金融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成熟的业务模式引领行业快速发展。
据悉,这份报告涵盖了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109个城市,包括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一些三线城市和四线城市。该调查涉及来自50家不同类型的经批准的消费信贷提供商的1169个样本,包括金融公司、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和在线贷款代理平台。
论坛得到了相关政府部门、经济领域学者、消费金融企业和其他行业专家的大力支持。企业高层代表、清华大学知名经济专家和专业媒体共同探讨了新经济形势下消费金融的发展路径、如何实现消费金融企业创新与合规的统一、如何拓展消费金融公司的融资渠道和加强内部风险管理。
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驱动力
在经济低迷的压力下,三驾马车过去主要依靠投资,但现在它是由消费驱动的。从会计角度看,2018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8%,同比增长14个百分点。
除了不断增加的消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也在不断变化。80年代和90年代后,它逐渐成为一个主要的消费群体。与传统消费群体不同,新兴消费群体的消费观念更加超前。价格不再是决定消费的唯一因素,借贷的概念更容易被接受;此外,受消费升级的影响,三线、四线等小城镇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在这种背景下,目前的现金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传统的借贷业务特别注重资产。消费金融公司凭借其快速的审计和灵活的信贷发放来满足消费者的当前和潜在需求。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短期消费贷款从2004年的1253亿元增加到2018年9月的8.23万亿元,增长了近66倍,而中长期消费贷款同期仅增长了15倍。
报告显示,仅消费金融规模就从2010年1月的6798亿元攀升至2018年10月的8.45万亿元,国内贷款占比从1.7%上升至6.3%。然而,我们注意到,与国际形势相比,2015年消费信贷(不含抵押贷款)占国内消费金融业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仅为20%,低于韩国(41%)和美国(28%)。因此,相对而言,中国消费金融的发展落后于发达国家,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8000美元,消费者升级的愿望非常强烈,消费正从数量转向质量,从有形商品转向服务水平。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也极大地拓展了居民的消费选择。由于无担保、小额黄金和包容性的特点,消费金融覆盖了传统金融无法覆盖的潜在消费市场。消费金融产品以不同的场景和消费形式为内容,可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使消费真正成为新常态。
根据20国集团峰会发布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与清华大学ccwe指标体系的对比评价结果,消费金融公司作为普惠金融的骨干力量在市场中的表现越来越明显。尤其是位居前列的吉藏、中国银行、兴业等金融公司,近年来通过大力分销网点、开发情景消费贷款、开发多种风格、全网上线下覆盖、灵活应用的消费金融产品,已经触及了传统金融机构无法覆盖的领域。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所所长李稻葵说,中国的消费金融业前景广阔。2019年的关键词是“改变”,消费金融相关政策发生了根本性、方向性的调整。随着中国消费对经济的贡献不断增加,消费贷款在贷款总规模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抵押贷款、汽车贷款等中长期贷款在消费贷款中的比重不断下降,消费金融公司凭借自身优势,可以大力拓展与商业银行不相适应的无担保和无担保消费贷款,使无担保和无担保消费贷款在整个消费贷款中的比重大幅上升,消费金融公司将迎来一个万亿的蓝海市场。
技术和金融有助于消费情景多样化
由于担保品的缺乏和信用信息系统的不完善,小微企业、农民、城市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成为普惠金融的重点服务对象。对于消费金融公司来说,这些集团只是一个与传统信贷业务进行博弈的机会。因此,普惠已成为消费金融公司的一大特色。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4年银监会允许消费金融公司开展异地业务以来,各种消费金融公司不断将产品和服务向中西部地区、四线城市乃至农村地区渗透,拓展了城乡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标题:2018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报告:中国消费金融市场发展空间 巨大万亿蓝海待爆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15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