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62字,读完约4分钟
上海证券报记者王奕夜○编辑张译文
银华中央企业etf日前宣布成立,首次发行规模达到72.29亿元。到目前为止,三家中央企业交易所交易基金已经全部上市,总规模接近500亿元。在基金发行的寒冬,如此大规模的融资震惊了资本市场。进一步分析认购细节,主要客户的竞争性认购已成为其规模激增的主要驱动力。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央企业ETF的登陆,现有的ETF格局甚至前三名的格局都将发生很大的变化。
许多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未来竞争的加剧,变化将不仅限于交易所交易基金。在交易所交易基金两极分化日益明显的背景下,此类产品未来也将面临优胜劣汰,竞争力弱的产品可能被“淘汰”,行业最终将形成“强而强、寡头垄断”的新局面。
大客户背后“强化”中央企业etf
据了解,华夏CSI央企etf融资158.87亿元,Boss央企结构调整etf融资252.22亿元,银华央企etf融资72.29亿元,三家央企ETF总规模接近500亿元。
经过仔细研究,记者发现,大客户竞相认购是基金规模飙升的主要驱动力。据调查,全国共有7448只沪深交易所交易基金认购158.87亿元,3860只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交易所交易基金认购252.22亿元,4165只银华中央企业交易所交易基金认购72.29亿元,三只中央企业交易所交易基金的平均家庭认购规模分别约为213万元、653万元和174万元。
"数百万美元的购买金额一般是非机构性的."一位基金经理和记者解释说,由于中央企业的etf投资对象都是中央企业,这些中央企业背后的重量级股东可以直接将自己的股票换成etf股票,这不仅可以盘活自己的股票,还可以直接增强市场对国有企业的关注,促进资本市场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价值发现。
据了解,三家央企交易所交易基金的跟踪目标均为沪深央企结构调整指数。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出100家符合结构调整导向、市场价值较大、基本面良好的上市公司。由此构建的组合最能代表中央企业的改革方向和成果,是直接受益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目标。
etf市场结构已经改变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央企业ETF的登陆,目前的ETF市场结构将被打破。
风闻统计显示,截至10月18日,剔除商品基础后,排名前十的etf是规模约为340亿元的华夏上交所50etf,排名最低的是规模约为87亿元的汇天富沪深300国有etf。从近期成立的中央企业ETF看,华夏CSI中央企业ETF募集资金158.87亿元,博世中央企业重组ETF募集资金252.22亿元。
这意味着etf模式已经改变,三家中央企业ETF中至少有两家将进入前十名ETF名单,这也将提高前十名ETF的“门槛”。
不仅如此,交易所交易基金的前三名排名也发生了变化。最初,排名前三的etf是华夏上交所50etf、南方沪深500etf和华泰白锐沪深300etf,规模分别约为340亿元、242亿元和224亿元。加入央企etf后,Boss央企结构调整etf将以252.22亿元的规模排名第二,南方CSI 500etf将退居第三。
未来面临适者生存
《上海证券报》记者注意到,etf的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今年以来,etf作为一种标准化的金融工具,已经成为一个“热点”,基金公司纷纷发行相关产品来抢占“窗口”。统计数据显示,在这一年里,至少有24种etf产品已经建立。然而,随着竞争的加剧,交易所交易基金开始出现两极分化,首只交易所交易基金的规模轻松达到100亿元,而尾盘公司的规模只有100万元。
上海证券创新发展总部暨基金评估研究中心总经理刘益谦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etf同质化明显。我国近年发行的ETF主要集中在市场指数型或行业指数型,但此类ETF的分类有限,导致同类产品较多。以一家中型基金公司的上交所50etf为例。etf于2013年下半年发行,此前包括华夏在内的许多大中型基金公司已经发行了50只etf产品。交易所交易基金不仅没有抓住第一个机会,而且之后也没有有效提升市场影响力,现在规模只有600多万元。
刘益谦还认为,随着竞争的加剧和指数类ETF的有限分类,这类ETF将面临优胜劣汰的局面,未来整个行业的格局可能会形成“强者永远强,寡头主导”的新局面。走差异化路线,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打造适合市场的etf或未来产业发展的出路。
标题:大客户竞相申购央企ETF 市场格局生变未来临优胜劣汰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16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