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77字,读完约5分钟
最近,医药行业的大批量收购政策触动了a股神经:医药板块大幅调整,华恩医药、乐普医药、康瑞医药、恒瑞医药等白马股出现了一轮大幅回调。
作为本轮医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药品招标中的批量采购真的是影响制药企业的一个祸害吗?随着数量采购的逐步推广,如何权衡利弊?制药业将会发生什么变化?受此政策影响的制药企业将如何应对?
批量采购正在进行中
9月11日,国家医疗保险局在上海召开了“批量采集试点生产企业”座谈会,会上介绍了全国批量采集的目标和操作方法,并公布了首批批量采购的33个品种名单。因此,数量购买政策是值得关注的。
据了解,试点选择了包括北京、深圳在内的11个城市。投标标准包括需要通过一致性评估,以及需要确保生产能力的供应。在采购形式上,如果入围企业超过3家,将采用招标采购;如果你入围了,就进行议价购买;如果其中一个入围,他们将通过谈判购买。此外,无区别的质量水平赢得了最低价的投标。就采购量而言,中标者将获得试点地区所有公共医疗机构年度药品总消耗量的60%-70%。这是带数量的采购。
根据上述操作方法,业内普遍预测,批量购买将有利于通过一致性评价且市场通过少于三个的新增品种,而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将进入全面竞争的局面。
据光大证券医疗团队介绍,此次以量采购的基本思路是增强医疗保险对药品采购和使用的影响,取消质量分层,强化竞争,以量换价,最终达到医疗保险基金降低整体药品消耗的效果。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了解到,有大量的采购模式样本。2014年12月,上海启动首个药品集中批量采购(“上海模式”),率先实施药品集中批量采购。到目前为止,上海已经实施了三批数量招标采购,涉及33个品种,45个规格。
“上海模式”的关键是保证采购数量。采购数量在招标文件中公布,生产企业根据预期的交易量进行投标,以实现数量与价格的联动,明确以价格换数量。
国内制药企业已经期望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大批量采购。“量入为出是未来医疗招聘政策的发展趋势。这一轮体制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医疗保险局。初衷是用有限的医疗保险费用创造最大的效益。”海辰药业明白这一点。
招商证券认为,今年出现两个先决因素:医疗保险局和一致性评价。首先,过去药品招标部门隶属于省级卫生部门,对医院缺乏强有力的控制,大批量采购需要医疗保险的强力干预来控制医院行为。今年,国家医疗保险局成立,药品招标将很快由医疗保险部接管。上海药品招募中心于2012年从卫生局转到医疗保险局,2014年开始批量采购。其次,在低价中标制度下,药品招聘部门最担心的是质量问题。在上海对3批采购进行“批量检验”,确保质量合格。今年,具有一致性评价的药物相继问世。通过一致性评估,可以认为质量没有差异。
但是,目前正式的有数量的采购政策还没有公布,其推广本身也是不确定的。关于今后是否扩大批量采购产品的目录和试点范围,有关方面没有明确表态。
根据工业证券的研究,如果将来推广批量采购,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进行一致性评估,可能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完全推进。在此期间,优秀龙头企业的产品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大量难以模仿的药物和创新药物上市,有能力对冲仿制药价格方面的压力。另外,这次分散的试点地区主要是发达城市,很难完全渗透。
仿制药的价格趋势已经成为焦点
数量购买政策对仿制药价格的影响是市场纠缠中最重要的因素。
兴业证券医药分析师黄汉阳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进入大批量采购范围,短期内对一些企业有利,短期内对小批量企业有利。但是,从中长期来看,如果更多的制造商持续通过一致性评估,将会增加新的谈判,仿制药将面临价格下降的压力,仿制药行业的壁垒将会降低,销售溢价将会消失。尽管这在短期内对每股收益几乎没有影响,但这一过程实际上正在扼杀估值。”
据悉,从上海第三批采购结果来看,绝大部分品种已被国内企业中标,进口替代趋势明显;由于竞争格局、价格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品种的价格降幅差异很大,从8%到80%不等。
具体来说,在量入为出的规则下,入围品种的制药公司可能会承受不同的降价压力。
光大证券给出了一组预测数据:由于最佳竞争格局,预计独家入围者几乎没有降价压力,预期降幅在10%以内;由于两个入围品种之一是原创研究,其定价已明显高于国产仿制药。原研究的大幅降价带来的利润不如集中在剩余的30~40%的份额,因此相应的国内短名单仿制药厂商的降价压力也不大,预计在15%以内;目前,3-4个入围品种的最低平均投标价格平均为原研究价格的42-43 %, 空房的降价幅度实际上并不大,但下一轮的采购可能仍会有量的压力。
标题:解构药品带量采购:洪水猛兽还是行业新秩序?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17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