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01字,读完约7分钟
人们常说时代是考官,人民是考官。当今世界,不稳定和不确定性越来越多,“黑天鹅”和“灰犀牛”也在不断增加。中国经济运行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重大社会矛盾的变化对党和国家的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在这样一个“大任务”下,合肥的经济呈现出一种“暖色和亮色”,普通人给的“高分”也给了“合肥答卷”一个温暖的注脚。
在今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面对中外记者的提问,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市市长凌云说,合肥的发展是国家高质量发展的缩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安徽扎根的重大决策部署的体现。2018年,我们将主动适应提升和质量发展的要求,大力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权力变革,在保持稳定中求进步,在保持稳定中求质量,在保持稳定中促创新。国内生产总值7822.9亿元,增长8.5%;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1.3%;财政收入1378.3亿元,增长10.2%。在省会城市中,主要指标总量和增长率排名仍在前十位左右。
央视《中国经济生活调查(2018-2019)》对10万个中国家庭进行了家庭问卷调查,通过经济发展、公共服务、社会发展、文化发展和生态环境五个维度的37项指标调查了全国人民的满意度。根据评分结果,从70到100的范围被认为是高等级。调查结果显示,合肥市的较好生活指数为112.1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2.75。合肥的“美好生活指数”位列中国十大省会城市之一。与合肥、南京、长沙、广州、昆明、呼和浩特、重庆、海口、郑州和银川一起被成功列为生活更好的城市。
合肥如何交出这样一份“温暖的答卷”?通过普通人给合肥的“高分”,最重要的启示之一就是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加公平,惠及全民。从影响幸福的因素来看,收入水平、地位和家庭关系是影响合肥人幸福的重要因素。调查发现,合肥市民的幸福感比去年增加了12.27%。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排名从去年的第11位上升到今年的第6位。从普通人对合肥的“打分”来看,“团队所做的一切都是不可能的,人民所做的一切都是不可战胜的。”只有始终把人民放在我们心中的最高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的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改革和发展的成就才能更加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显然,合肥人的美好生活是由合肥人创造和努力的。我们可以从“四个维度”感受到合肥人更美好生活的“幸福指数”。
第一,科技创新将提升发展高度。合肥聚焦“四个一”创新平台,扎实推进合肥综合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全面开放滨湖科学城建设框架,着力在大型设备集聚、大型工程建设和大型平台拓展方面取得突破。大规模器件聚集,同步辐射、全超导托卡马克和稳态强磁场等现有科学仪器功能不断完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园区项目成功启动,国际聚变能源联合中心正式成立,先进光源和大气环境立体探测预研有序推进。大规模工程建设,中国科技大学量子创新研究所和高科技园区综合建设,安徽创新博物馆、离子医学中心、脑科实验室、中国声谷等标志性项目有序推进。拓展大平台,深化与大学园区的合作,支持清华公安学院二期、合肥北航科技城、何工大学智能学院等一批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推动中国科技大学研究院完善成果转化和市场化运行机制。去年,创新在合肥大量涌现。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首次实现了1亿摄氏度的等离子体运行。中国科技大学18个量子比特的纠缠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国内第一台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在合肥诞生。全社会R&D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24%,在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二,主要创新指标在省会城市中排名前七位,合肥被评为全球50大科研城市之一。
二是通过产业创新巩固发展厚度。合肥坚持以产业创新引领转型升级,产业发展实现了从小到大、从无到有的革命性变革。新的军工产业已经聚集并扩大,年均增长率接近30%,对城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76.9%。新显示器实现了整个产业链的布局,BOE 10.5代生产线正式量产,站在平板显示器行业的全球制高点;集成电路复合年增长率居全国前列,驱动芯片“合肥制造”;智能语音基地被列入首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试点。科达讯飞的中国语音市场份额居全国第一,华密智能手环的出货量居世界第一;光伏太阳能、新能源汽车等。在中国保持领先地位。未来产业创新突破,以“智能工业化和智能产业”为方向,大力发展智能经济和数字经济,积极推进智能机器人、量子通信、大数据和未来经济网络等未来产业。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以智能化为重点,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家电、设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等四大产业已达到1000亿元,家电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服务业首次超过50%。现代服务业发展速度快于国内生产总值,多产业融合的新形式和新模式不断涌现和加快。
第三,扩大对外开放。合肥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两节点城市的优势,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积极融入全球开放体系。完善开放平台功能,“四港三区一平台”八大开放平台作用更加突出。去年,合肥中欧列车开通182列,增长1.6倍;水运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超过30万标准箱。加快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在促进互联互通、加强产业协调、深化创新合作、构建统一市场、保护生态环境、完善协调机制等方面发挥主动积极的整合作用。特别是加入G60科技创新走廊,联合发布《松江宣言》,与上海证券交易所达成战略合作,积极培育高质量科技创新企业进入科技创新板上市。积极推进合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大都市区7个城市的土地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全省的41%和43%,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分别占57.9%和55.7%。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务实合作,成功举办首届世界制造业大会、2018年国际徽商大会等重要展会。
第四,改善民生凸显发展温度。合肥坚持民生第一,围绕“七有”要求,做好民生工程和实事,全面提高教育、文化、卫生、养老、就业、住房等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五年来,新建和扩建幼儿园360多所,中小学180多所,城镇新增就业100多万人,各类保障性住房近20万套,城中村和危房改造项目800多个。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连续三次获得“长安杯”。合肥人的安全感和幸福感稳步上升。(唐)
编辑:计然
31534784.合肥的经济呈现出“温暖明亮的色彩”。灵感是什么?,. 2019-04-11 11: 31: 43,.. 204433,..
标题:合肥的经济呈现出“温暖明亮的色彩”。灵感是什么?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1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