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49字,读完约4分钟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内地与港澳全面互利合作”,关键是推进以服务贸易一体化为重点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泛珠三角“9+2”合作进程。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蕴含着巨大的内需潜力,是中长期发展的“垫脚石”,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新变化的“最大信心”,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巨大机遇。
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产业结构正在从工业主导型向服务主导型转变和升级。据估计,到2020年,中国服务业的比重预计将从2017年的51.6%上升至55%左右。服务业规模预计将达到50万亿元左右,新增市场/房间将达到10万亿至12万亿元。
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开放的新阶段,开放结构正在从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转变。据估计,到2020年,服务贸易规模可能增加到1万亿美元左右,约占对外贸易总额的20%。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一体化不仅可以加快中国区域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的形成,还可以推动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迈上新台阶。
——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一体化将释放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2017年,广东服务贸易占外贸总额的10.9%,香港服务贸易占外贸总额的14.6%,远低于2016年24%的全球平均水平。未来几年,实现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下的人员、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的自由流动,将释放出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为粤港澳大湾区步入世界级的海湾地区提供重要条件。
——以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一体化为重点,深化内地与港澳经济合作。香港和澳门最大的服务消费市场在内地。2017年,赴香港和澳门的内地游客分别占香港和澳门入境游客的76%和68%。近年来,内地游客为香港零售业带来了35%的营业额。目前,随着港澳消费市场基本饱和,依托广东作为港澳重要的经济腹地和进入内地的重要桥梁,尽快实现粤港澳大湾地区服务贸易一体化,不仅将为港澳提供一个延伸服务产业链、分享内地庞大消费市场的huge/きだよきだよ/room,也将对中国释放内需的潜力产生示范作用。
港珠澳大桥等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一体化的重点和难点在于产业体系的深度合作、市场体系的直接整合、制度体系的加速对接和服务市场的全面开放。因此,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是优先开放,推进粤港澳在服务业体系中的深度合作。相对滞后的服务市场开放仍然是粤港澳深度合作的突出障碍。例如,最新版本的《内地在广东省对香港开放服务贸易的具体承诺》仍有134项限制性措施,主要针对教育、金融、会计等专业服务;肯定列表管理仍在跨境服务、文化和电信领域实施。为此,建议将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开放政策扩展到整个大湾区,实现广东对港澳服务业开放的全面突破;在制定负面清单方面给予粤港澳大湾区更大的自主权;泛珠三角其他符合条件的地区,将实施与港澳在旅游、金融、教育等行业的自由贸易政策。
第二,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推进粤港澳服务市场体系的直接整合。2017年,在广州和深圳设立企业分别需要28天和29天,而在香港只需要1.5天。建议借鉴香港和新加坡的经验,在广东和海南全面推行企业自主注册制度,逐步建立以信用机制为基础的、与港澳相衔接的市场管理体系;在创新方面,加快产权保护的制度化和法制化,加快与粤港澳产权保护法律体系的对接,形成产权保护的合力。
第三,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加快粤港澳服务体系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一体化不仅涉及服务标准和管理规则的对接,还涉及社会制度和行政制度的整合。这需要从具体问题入手,加快对接方式的研究,逐步实现三地服务业相关要素的自由流动。
标题:粤港澳大湾区:关键在加快服务贸易一体化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18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