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至8日,“建设大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外大学校长学科建设研讨会暨上海外国语大学成立70周年纪念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校区教育大厅举行。
上海西方管弦乐团和上海高中阿卡贝拉合唱团带来了小提琴协奏曲《我爱你,中国》和美妙的合唱《茉莉花》。由外国学生创作的原创歌曲《校徽的颜色》为外国人民的梦想起航,70年过去了,在他们心中歌唱。
一部以校庆为主题的热映宣传片让在场的来宾穿梭于梦幻般的光影之间,重温了学校在上海成立70年的辉煌岁月。随着岁月的变迁,外国人永远不会忘记他们是“国家队”,把国家的使命和国家的责任视为自己的责任。历代外国人以“上”的红色基因,书写了一个又一个创业、创新、创新的精彩故事,以“出国”的世界眼光,铸就了海纳百川、关爱世界的优秀品格。局外人的家和国家的感觉深深地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教育部副部长翁铁辉在“建设大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外大学校长学科建设研讨会”开幕式上指出,大学既要有“国家属性”,又要有“全球责任”。中国的高等教育应该提高质量和效率。首先,必须完善治理体系,使大学少一点“行政”色彩,多一点“学术”味道,使大学发展更具活力;要促进内涵发展,提高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承方面的贡献质量;此外,要加强国际交流,从“全球时间”中寻找“本土时间”,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上海市副市长陈群出席“建设大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外大学校长学科建设研讨会”闭幕式并致辞。他肯定了上海和外国办学以来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所做的积极贡献。他希望上海和国外站在新的起点上,坚持“向中外学习”的校训和“诠释世界,成就未来”的理念,以建设世界一流、特色鲜明的外语大学为办学方向。坚持内涵发展,进一步推进“双一流”建设,积极实施“多语种+”办学战略,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高水平科研,建设中阿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全球治理和区域国家研究所等重点项目。,促进学校在立德树人、学科建设、社会服务、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培养更多能讲语言、能与国家沟通、擅长该领域的优秀人才
闭幕式上,联合国全球传播部媒体司司长姜华出席并宣读了联合国副秘书长梅丽莎·弗莱明的贺信。她说,上海外是联合国全球传播部新闻媒体司的一个重要合作伙伴,它的贡献使得联合国重要产品的中文版成为可能,包括《联合国纪事》杂志。今年也是联合国全球传播系与上海外国语大学合作六周年。她对上海的杰出贡献表示感谢,并期待着今后双方更多的合作。
上海市教育与卫生工作党委书记沈伟表示,希望上海和国外以建校70周年为契机,再接再厉,进一步凸显办学特色,进一步推进内涵发展,深化实施“多语种+”办学战略,加强全球治理人才培养,突出“懂语言、懂交流、精领域”办学特色。大力培养更多具有优秀思想素质、深厚的中外人文、优秀的跨文化交流和专业能力、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多语言+”优秀国际人才,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外语大学”,为国家重大战略和上海城市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同济大学校长陈杰指出,新时期培养一流人才对现代大学教育教学体系,特别是一流学科建设的理念和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面向国家,推进学科建设;我们必须立足于科学技术前沿,规划学科布局;有必要打破专业界限,开展跨学科研究;有必要加强国际合作,鼓励学术交流。
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蒋锋用字母C开头的七个词,如复杂性、冲突、共识、能力、沟通、合作和社区作为关键词,指出当今世界迫切需要共识。作为一所大学,我们应该在人文精神的指引下,提升核心素养和能力,加强知识供给,加强沟通,深化国际合作,共同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上外大学校长李岩松在他的演讲中说,校园、校史和校友昨天见证,学者、学生和学者今天造就了上外。面向未来,上外大学将更加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追求人类的共同福祉,努力构建“讲好中国故事”的话语体系、方法体系和理论体系,为追求人类的共同福祉贡献大学的智慧。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杨丹指出,出国和出国,一南一北,志同道合,齐头并进。70年来,内外因素时有变化,立足时代,服务国家发展,勇敢地站在时代前列,创新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始终保持领先的学术优势,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人才培养和人类命运建设做出新的突出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第一执行副院长朱强调,文化、自然科学技术、信息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上海和国外积极推进情报学、认知科学、脑科学等科学学科与语言学的深度融合,加强语言学等学科的深度发展和未来,使教育模式和外语教育更加全面发展。
上海育才奖获得者、1991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德语系主任陈·主任作为上海外国语大学的代表发表了讲话,回顾了开学时的紧张气氛和作为一名中国学者讲话的自豪。他把讲好中文故事作为每一位外国语大学教师最自然的表达方式,践行了前人育人的初衷,弘扬了新时期赋予教师的专业内涵。
上海电视台主持人、2009年上海外优秀校友周瑜,中央编译局原副局长顾金平,1998年英语专业校友、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商务与中国区总裁王乐妍,同济大学副校长吕培明,2016年上海外学生熊自清与上海外分享了他们的故事,并畅谈“上海外精神”。
作为第一批外来者之一,顾金平回忆了学校早期的辉煌岁月。“当时我们的条件非常困难,但每个人的学习热情都很高。”为了适应国家的需要,当时大多数外国人主要学习俄语。“当时祖国缺少外语人才,时间也很短。我们每分钟都在学习。我记得有一天早上,当我早早来到操场时,很多学生已经在早上读书学习了,操场上到处都是响亮的读书声。现在我想起来了,这真是激情燃烧的一年。”顾金平校友怀旧地说。
致力于对外贸易的王乐妍校友对他们的母校从单一语言到多语言再到多学科的转变表示欣喜。“我认为这种变化趋势对在校的弟弟妹妹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现在我们与100多个发展中国家有贸易合作,我们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母校的培养和出国精神。”
吕培明提到了国内外大师们严谨务实的研究态度对他们未来教学和研究的影响。“我认为大学最重要的财富是除了同学以外的‘大师’老师。在国外学习期间,我有幸参加了一些大师的课程。他们的风度和严谨的学术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至今仍难忘。”
熊自清还谈到了他是如何利用所学知识向世界讲述关于外国和中国的故事的。尽管在同一个或不同的领域,但所有的海内外校友都把握新时代,适应新模式,响应祖国和时代的召唤,这就是他对“走出去精神”的理解。
1986届校友、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杨瑞主持了“建设大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仪式。仪式上,22位中外校长上台讨论“大学理念”,表达对上海外国语大学成立70周年的祝福,共同倡导“为人类共同命运谱写教育新篇章”。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龄的上海外国语大学与62个国家和地区的425所大学、机构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它是世界上最早与联合国总部及其分支机构、欧洲委员会和欧洲议会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的大学之一,并先后加入了亚非研究国际联盟、中俄综合大学联盟和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等国际学术联盟。学校始终坚持办学的国际特色,服务于国家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社会进步和中外文化交流,成为中外文明互鉴的传播者和中外交流的桥梁。
七十岁生日在任何地方都是美好的
主题为“智辉携手远航”的校友论坛在图文信息中心穹顶会议室举行。校友代表们聚在一起回忆辉煌的岁月,表达他们对国内外的感受,谈论发展方向,谈论人才培养,并为母校的发展提出建议。
“大美人出洋”李墙画展开幕式及出洋70周年原创歌曲及LOGO征集评选颁奖仪式在语言博物馆前展区举行,画面优美、音乐优美、设计精美。
“与国家同在,七人一组做爱”上海外国语大学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在教育大厅举行,今晚的观看将告诉你精彩的事情。窃窃私语的心,讲述关于外部世界的精神的故事;情感歌舞,传达我们的爱;星光,携手共进,迎来70岁生日。
校友心愿,心是母校
1949年上外校友梁一斌给四个“上外女孩”拍照,讲述了上外的记忆。他说,“我完全把上外当成我的家。我已经70年没有忘记它了。记住这一点。”
朱建华,1978年德语系的校友,现在是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副院长,他说:“虽然我已经毕业很多年了,但我一直和校外的老师和同学保持联系,因为这是我们的根。”
2005年的校友应浩源今天带着丈夫和孩子回到了母校。作为第一个搬到松江校区的外国学生,她说这一次她带着完全不同的感觉回来了。"校园变了很多,变得更漂亮了!"
李丹,2018年的校友,在她母校70岁生日之际回到了她被培养的地方。她非常感谢母校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出国交流的机会,并希望她的弟弟妹妹们能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在大学期间好好走走,看看,开阔眼界。
在芳华的70年里,外来者在他们的母校追求和感受着无限的变化,并始终有一颗最初的心;承蒙先辈的委托,我们将回首过去,期待一个全新的故事,永远保持力量;拿着画笔,你可以扔很多花,传递一行新诗。看着那一年的今天,一个充满期待的故事指向了最简单的第一支笔;展望美好的未来,一种延续了70年的颜色注定会继续闪耀。
蓝顶是莫莫独特的风景;当鹅黄色遇到红色时,它洒下夜晚的温暖。今天的灯光似乎照亮了人们的心灵,一个接一个地反映着前方的道路和过去。愿这一幕的图文成为渲染大地的路标,指引每一颗热爱外界的心,让每一个70岁的芳华永远屹立。(王鹏)
编者:林
31680402,上海外国语大学举办中外大学校长学科建设研讨会,2019-12-11 16: 52: 35,204433。林
标题:上海外国语大学举办中外大学校长学科建设研讨会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2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