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97字,读完约3分钟

“有些人看到我的脆梅子就想买,但他们不知道怎么买。我会把我的电话号码和微信二维码打印在衣服背面,让他们一眼就能看到。”7月的盛夏,身着定制文化衫的“90后”彭彬和家人在重庆巫山县曲池乡甘源村采摘并包装了晚熟的巫山酥梅。这种脆而甜的“中国名果”将在中国各地销售。他的胸前印着一个清脆的梅子挂果图案,这是他用手机拍的。

“果二代”返乡种脆李:玩转互联网拓发展新思路

香脆李脆、嫩、甜、酸,巫山又被称为“中国香脆李之乡”。

“2002年我种了300个脆李子,全村人都说我疯了,拿这么好的稻田做实验。”彭彬的父亲彭德贵是甘源村第一批将稻田种植到松脆的李子树上的人之一。面对质疑,他有自己的“坚持”:“如果你有质量好的水果,就不用卖。”

2012年,贾鹏果树迎来了高产,一棵树产量超过200公斤,总销售额达数万元(人民币,下同)。同年,做临时工的彭彬也回到了家乡,不仅要照顾年迈体弱的父母,还要学习一门技能。

“我坚持只用有机肥代替除草剂。不要对果树进行过多的人工干预。”经过6年的田间训练,彭彬懂得了酥李的种植技术。他经常参加当地政府组织的农业技术学习,推广和应用最先进的生态种植方法。

产量稳定,不用担心市场,一切顺利,但彭彬“不能闲着”。通过互联网“东风”,他开始研究市场,关注消费者需求,用技术种植李子。他不断地把“灵感”付诸实践,积累了许多经验:“产量降低,质量提高,产值不下降。”"花密而小,花疏而结出高质量的果实。"“培育中、矮李树,把整棵果树压下去,就可以用手触摸果实,不再用水果爬梯。”

“果二代”返乡种脆李:玩转互联网拓发展新思路

“家里的脆李子的规模仍然是300棵树和10多英亩的土地。经过优化培育,每亩土地最高产量可达6万元。”彭彬说,近年来,他开始通过电子商务和社交平台扩大崔莉的品牌知名度。“微信上有800多名顾客,在收获季节,每天至少有10人前来咨询。”

“果二代”返乡种脆李:玩转互联网拓发展新思路

巫山酥梅成了村民的“摇钱树”。2017年,巫山县还成立了专门的水果工业局,重点培育和推广酥李。根据计划,地方财政每年将整合1亿多元资金支持崔莉工业发展,并逐年递增10%以上。目前,该县酥李已发展到22万亩,覆盖22个乡镇,年产30万吨,产值30亿元。

“果二代”返乡种脆李:玩转互联网拓发展新思路

记者了解到,崔莉巫山让一群中年人开始返乡创业。45岁的张在2014年带着“尝试”的心态回到家乡种脆李子,从一个不懂技术的“门外汉”逐渐成为村里的大种植园主。"今年的产值超过了10万元."张对的讲话有一种满意的感觉。

“果二代”返乡种脆李:玩转互联网拓发展新思路

山里香脆的李子给村民们带来了欢乐。27岁的彭彬也有一个发展计划。“一个人很难单枪匹马取得成功,有必要组建一个发展团队。我渴望与同龄人交流想法。”彭彬说,快速发展的时代正在推动自己前进,他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到农村去,以此来推动一个政党的发展。

标题:“果二代”返乡种脆李:玩转互联网拓发展新思路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24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