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14字,读完约4分钟
近年来,油菜种植面积和菜籽油、菜籽粕的主要销售区域开始从湖北、湖南等传统长江流域转移到青海、蒙古、四川和重庆。与此同时,进口产品对国内油菜籽、菜籽油和菜籽粕的挤压继续加强,使得国内油菜籽及其下游工业企业难以生存。面对生存问题,青海、蒙古、四川、重庆等地的油菜产业企业利用自身的地理位置,特别是青海和蒙古,充分发挥自身的质量优势,积极利用期货等工具不断降低经营风险和成本,最终找到新的出路。
7月上半月,《期货日报》记者对2018年青海、蒙古国春播油菜生产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走访了大宋农业公司、文泰粮油公司、呼伦贝尔适宜食品有限公司、海拉尔农垦集团、满洲里恒升粮油进出口公司等相关企业和部分农场、农户。
据调查,青海和蒙古的春播油菜正在成为一支新生力量,种植面积稳步增长,为市场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规模化、机械化、改良化的生产模式提高了市场竞争力,专业化、优质化、品牌化的产品开发战略为高端食用油开辟了市场。工业企业积极灵活运用期货工具和市场平台,创造稳定的外部环境。
油菜种植面积稳定上升,生产成本逐渐降低
青海和蒙古具有典型的内陆气候特征,如寒冷、干旱、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它们是春播油菜的最佳生态适宜区,也是中国唯一的大规模油菜种植区。近十年来,青海和蒙古油菜种植面积稳步增长,油菜年产量保持在几十万吨以上。由于这两个地方生产的油菜籽质量高,含油量高,所以每年都供不应求。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信息部主任张力维告诉《期货日报》记者,随着临时储存植物油收购政策的取消,国内植物油市场明显呈现多元化发展的特点。近年来,虽然一些传统油菜种植区的工业企业规模缩小,市场份额被挤出,但青海、蒙古、四川、重庆的油菜产业却蓬勃发展。不仅种植面积稳步增长,种植成本也逐年下降,当地农民种植油菜的收入也稳步增长。
原因是青海、蒙古、四川、重庆等油菜产区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尤其是当地居民喜欢吃菜籽油。当然,这也离不开当地油菜籽工业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新产品的不断开发,以及向全国各地销售具有特殊风味和营养成分的菜籽油。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青海和蒙古的油菜田并不像内地那样一个接一个地种植,而是大块地一起种植。由于土地辽阔,人口稀少,在青海和蒙古,农民种植数千英亩油菜籽是很常见的。大规模种植后,农民更愿意在播种和收获油菜籽等生产环节使用大型机械。在这种情况下,当地农民种植油菜的成本逐年降低,收入稳步增长,使农民保持了较高的种植积极性。
“大规模种植和大型机械的使用使绿色和蒙古油菜籽及其下游产品更具成本效益。”青海大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油菜籽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青海和蒙古的油菜籽生产实行一年制。由于日照强,昼夜温差大,油菜籽含油量高,使得植物油富含营养,最终使得油菜籽和植物油的收购价格和销售价格更高。由于成本低,售价高,种植油菜的收入自然是好的。
据一些社会组织的调查统计,目前我国油菜年产量在450万至600万吨之间,春播油菜产量约70万吨,主要集中在青海、内蒙古、甘肃和新疆,其中青海约20万吨,内蒙古约40万吨。
记者从青海一个主要种植油菜的农场了解到,青海春播油菜的种植面积主要分布在海东农业区、海北湖地区和柴达木盆地,种植面积约300万亩。种植面积在生产年份变化不大,当地农民有种植油菜籽的传统习惯。从当地农民种植油菜的规模和方式来看,规模和机械化程度较高,油菜种子更为传统。大多数油菜品种适合当地生长,生产出品质更高的油菜。
记者从青海几家大型榨油企业了解到,为了保证原料的纯度,许多油厂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来保证原料的供应,主要是通过与当地油菜籽种植场、专业合作社和农户签订油菜籽采购合同等“订单”来采购原料。一些油料作物还转移了大量土地,建立了种植基地,以确保油菜籽的供应。众所周知,青海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高原大陆性气候为油菜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油菜的出油率可达39%-42%。
呼伦贝尔适宜食品有限公司销售部主任严告诉记者,内蒙古油菜种植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市及周边地区,种植面积约330万亩。正常年份,当地农民喜欢轮作油菜和小麦,油菜种植面积的增减主要受前一年种植收入和政策因素的影响。
标题:青、蒙油菜异军突起 产业迎来新变局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24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