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19字,读完约2分钟
中国地质研究的优势是&现状;青藏高原,世界屋脊,还有& lsquo在黄土高原以外,对喀斯特地貌的研究是第一次。这是中国自然地质资源和近半个世纪不断科学研究的结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喀斯特中心执行副主任曹建华在11日举行的全球喀斯特国际科技计划研讨会上表示,从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基础和进展来看,中国有能力领导和引领该领域的研究和国际科技合作。
曹建华告诉《科学技术日报》记者,领导国际科技合作的核心不是大公司和小公司,而是中国科学家是否在其中发挥核心作用。在岩溶研究领域,自1990年以来,以袁道贤院士为代表的中国岩溶科学家团队先后实施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6项国际岩溶地质对比计划,不仅创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同一学科领域持续支持的记录,也创新了地球系统科学的岩溶动力学理论。
2016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了全球岩溶国际合作计划,该计划得到了来自22个国家的36名科学家的支持。曹建华透露,在启动仪式上,来自包括美国和巴西在内的11个国家的科学家代表签署了一份支持全球岩溶动力系统的资源和环境影响的信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米多;博科娃发来贺信,称计划中的研究与合作对于克服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非常重要。
据了解,中国组织实施了一系列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计划和实验示范项目,开创了喀斯特地貌组合与环境变化、喀斯特碳循环与全球变化、石漠化治理与生态恢复与保护等新方向。在研究成果的应用层面,云南省芦溪断陷盆地岩溶地下水开发工程示范基地解决了西南岩溶地区1500万人畜饮水问题;广西平果县建成了立体生态农业基地,治理果树石漠化,帮助该地区数百万人脱贫致富。曹建华表示,结合未来规划,喀斯特科学研究将为建设以喀斯特地貌为特色的桂林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发挥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
标题:中国“岩溶”研究有能力牵头国际合作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6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