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92字,读完约4分钟
6月10日,由陕西省渭南市委网络办公室组织的“新渭南辉煌70年再创辉煌”网络媒体下乡观摩主题转换采访活动,进入渭南市化州区。
渭南市化州区位于秦岭北麓,关中平原东部,渭河南岸。西距省会70多公里,东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华山29公里,南与秦岭、洛南、蓝田接壤,北与大理为邻。在这种独特的地理优势下,孕育了华州丰富多彩的独特文化,如华州老调、华州皮影戏、华州社火、华州秧歌等。
说起化州皮影戏,它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确有着很强的号召力。化州皮影戏是中国皮影戏最早的发源地,起源于西汉,兴盛于唐宋,兴盛于明清。据了解,它已经流传了2000多年。
自古以来,就有“传诵千古,用双手舞动百万战士”的说法这句话可以用来形容化州的皮影戏。走进渭南市化州区张桥村化州国际皮影艺术博物馆,几根细长的竹签,几双舞动的巧手,一副浑厚浑厚的嗓音,一套锣鼓唢呐等乐器,经过一群老民间艺人的演奏,给您带来一场盛大的文化盛宴。
2006年,化州皮影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化州区被原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皮影戏艺术之乡”。同年,化州皮影戏产业集群被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并于201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花州皮影戏因其丰富而美丽的造型、精致而多变的雕刻、绚丽而厚重的色彩和悦耳的歌声而繁荣流传至今。
化州区非常重视皮影戏艺术的发展,近年来参与了张艺谋导演的《活着》和瞿导演的《美国孙子》。2017年,华州皮影戏应邀参加世界第一个展览威尼斯双年展,2018年,华州皮影戏应邀参加博鳌亚洲论坛“文化之夜”现场演出,展示了华州皮影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的艺术魅力。今年4月28日至5月4日,文化部龚王府博物馆、陕西省文化旅游厅和渭南市人民政府在花州区成功举办了“花州皮影戏中国2019传承技艺美丽中国渭南花州皮影戏文化艺术周”,接待游客1万余人次,让广大游客深深感受到皮影戏艺术的独特魅力
化州老调,俗称“老调之影”,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它的歌唱大胆而有力,有力而阳刚。我们自己的木制长凳,自制的琴弦,以及几千年来的歌唱和歌唱都是通过口头流传下来的。这首独特而震撼的老调,以其原生态,被原封不动地邀请到大都会大剧院的豪华舞台上,也被邀请到中央电视台的老调,一种带有板腔的歌剧。
自2006年5月20日起,经国务院批准,老腔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化州老调语言强烈,紧紧依附并模拟文字的声音,往往在同一唱段中交织着说、读、唱,表现出明显的说唱向戏曲过渡的痕迹。每一首歌唱旋律都有一种三拍的节日形式,这种形式是在句子的结尾,这在民族歌剧中几乎是独一无二的。事实上,无论从戏剧历史的起源、继承的紧密性、戏剧类型的独特性、风格的广泛性来看,古曲都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听着华州老派的声音,一个声音吼了起来,没有背景,天地是背景,没有铺垫,五千年的金铁马是铺垫。一种荒凉而尖锐的气氛,如四面八方成千上万的军队被杀,已经来不及去看和思考,它已经呼啸而过,伴着阵阵雷声,直冲数千英里的天空。
由于话剧《白鹿原》的首演,这首老调确实唤醒了人们尘封的记忆,震撼了我们浮躁的心灵。“我们必须传承老调,不敢称之为灭绝。它已经传了这么多代,不能在我们手中打破。”这是一个老派艺术家的声音,也是所有热心关心老派花州的人们的共同声音。
随着渭南市化州区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发展地方文化产业也是化州区实现农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将成为振兴农村梦想的新助推器。(正文/图田立阳张旭东)
编者:纪爱玲
标题:特色文化产业托起农村振兴的梦想
地址:http://www.ictaa.cn/hlwjj/3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