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97字,读完约3分钟
中国发展论坛2019年年会于23日至25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期间,中国“一党两会”的高级官员出席了论坛,发布了中国金融扩张和对外开放的三大信号。
态度坚定
有人怀疑中国金融业的开放是否会影响中国自身金融体系的稳定,并增加跨境资本流动的风险。
"开放并不一定会导致我们的金融风险或金融不稳定."中国银监会副主席王肇星认为,实现经济金融改革,实现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实施正确的经济金融政策,控制债务杠杆,是中国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的前提。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直言不讳地表示:“扩大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势在必行。”他认为,中国过去开放的经验表明,中国对外开放的所有领域都变得更有竞争力,提供更好的服务,而那些不对外开放的领域效率相对较低。因此,金融业的开放对中国有利,特别是对中国人民有利,这将使国内外金融机构在中国竞争,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
拓宽领域
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金融业的开放加速了。自博鳌亚洲论坛宣布2018年中国金融业开放的“11”时间表以来,大部分措施已经落实并初见成效。
瑞士银行在瑞银证券的持股比例增至51%,实现了绝对控制;安联(中国)保险获准筹建,成为中国首家外资保险控股公司;美国标准普尔公司获准进入中国信用评级市场,这是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回答。
新的露天场地在哪里?易纲表示,金融服务业的开放应在持股比例、设立形式、股东资格、业务范围和许可证数量等方面对中资和外资金融机构实行相同的监管要求和标准,并以更加透明和国际化的方式平等对待境内和外资金融机构。开放金融市场,要进一步连接境内外资本市场,进一步完善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完善沪港通和深港通。
在谈到市场准入时,王肇星表示,银监会正在研究取消或放宽外资进入中资银行保险业的规模、年限、股东类型和持股比例等量化限制,并将进一步扩大外资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我们还将让外资金融机构有机会参与一些新领域的创新试点,充分激发外资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市场活力。”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更直接地表示:“我负责中国证监会的证券部,那里有公款。”我们在这个领域没有问题,我们都可以开放竞争。”
完善监管
金融业的开放势在必行,但不能盲目,开放下的监管必须改善。
王肇星表示,扩大金融开放对监管者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推动。中国银监会将以扩大对外开放为契机,加快自身法制建设,与国际通行监管标准接轨,完善监管手段和工具,平衡开放过程中促进发展与风险防范的关系,提升开放实践中的风险防范和监管能力。
易纲指出,金融业的开放本身并不是金融风险的根源,但开放过程可能会增加金融风险防范的复杂性,因此需要一个与开放相适应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在不断完善。
他特别强调,在进一步开放金融业的同时,要加强金融监管。中资机构和外资机构经营金融业务必须持许可证经营,并接受监管。在扩大市场准入的同时,不断完善的金融监管使监管能力与开放程度相匹配。
标题:中国“一行两会”释放金融扩大开放三大信号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10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