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28字,读完约3分钟
记者王奕夜编辑吴晓彤
随着股票市场的复苏,一些基金产品的融资情况开始好转。然而,《上海证券报》记者注意到,基金发行数量并没有跟上市场趋势,反而有所萎缩。统计数据显示,3月份,中期进入发债期的基金数量不到上月的一半,2月份也经历了农历新年假期。那么,为什么基金流通与市场趋势背道而驰呢?
自今年年初以来,基金发行量逐月萎缩
选股统计显示,截至3月17日,已有31只基金进入发行期,其中包括4只股票型基金、9只混合型基金和18只债券型基金。2月份,有73只基金进入发行期。
年内,新基金的发行普遍呈现逐月萎缩的趋势。精选数据显示,1月、2月和3月(截至3月17日),基金发行数量分别为86只、73只和31只。
今年以来,三大股指快速上涨,上证综指在短时间内突破3000点,涨幅超过20%,市场人气逐步回升。在这种背景下,来自各种渠道的消息也表明,基金的筹集情况已经开始好转,但基金的发行数量并没有跟上市场的趋势,而是一直在萎缩,这令人费解。
回到早期,另一个数据更具可比性。2018年10月,上证综指跌至当年的最低点2400点,随后几个月市场人气极低。然而,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10月、11月和12月,共发行了70多只基金,其中92只基金是在11月发行的。
库存量低或主要原因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的采访,a股市场在短期内上涨过快,一些基金公司之前已经谨慎判断,导致产品库存不足,这也是基金流通与市场趋势背道而驰的主要原因。
“没有产品可送!我们也很焦虑!”上海一位基金人士在与记者交流时叹息道。
他表示:“虽然之前市场一直在上涨,但幅度不大,市场关注度也不高。直到今年2月股市飙升,该基金公司才意识到市场已经到来,即使新产品立即发布,也不会很快发布,基金发行的准备工作也需要很长时间。”
据了解,一般来说,基金发行要经过许多步骤,如报告、反馈、批准等。一只基金通常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来完成其计划的发行,并最终进入发行期,其中仅监管机构的审批过程就需要至少一个月左右,甚至长达三个月。
《上海证券报》记者注意到,目前发行的基金大多是股票产品。调查显示,正在发行的工银瑞信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已于今年3月4日开始认购,但该基金已于去年9月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注册。
来自该频道的消息还显示,对表现良好的股票产品的需求不足。一位券商官员透露,随着股市的复苏,他们发现一些股票产品供不应求,并特意询问了相关基金公司是否有新产品要发行。
上述基金人士承认,他们没想到市场反弹会这么快,而且公司之前对市场的判断也很谨慎。因此,该基金最初只是在正常状态下发行,产品储备没有增加。
他分析说,基金发行的最佳时机应该是“低牛市”,在这个时候,没有必要担心不能发行产品,投资者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当市场处于火热状态时,虽然是好的,但可能不利于投资者;相反,受欢迎程度太低,产品分销往往以失败告终。“现在股市估值仍接近历史低点,股市又开始回升,因此我们更加焦虑。”他说。上海证券报
标题:基金发行量与市场走势背道而驰:低库存或是主因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10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