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46字,读完约4分钟
日前,中国保监会发出批复,同意中国人寿、珠江人寿、百年人寿、平安财产保险等四家保险机构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10年期可赎回资本补充债券,发行规模分别不超过350亿元、35亿元、20亿元和100亿元。
自2018年以来,新一轮保险业转型持续推进,特别是一些个人保险公司,在中短期业务转型过程中积累了巨大的偿付能力压力。在此背景下,整个行业的债券发行规模明显扩大。
根据东方财富选择的数据,2018年,多家保险机构共发行了10只资本补充债券,总发行量为605亿元,明显高于前两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朱认为,保险机构要想补充实际资本,可以采取的方式主要包括向股东增资和发行债务工具。
据《国家商报》记者统计,与发行资本补充债券的小高潮不同,2018年获准增资的保险机构数量和增资额度较2016年同期明显萎缩。
保险机构更热衷于发行债券
根据中国保监会的批复,中国人寿、珠江人寿、百年人寿和平安财产保险均可发行10年期可赎回资本补充债券,发行规模分别不超过350亿元、35亿元、20亿元和100亿元。
从以往案例来看,保险机构通过发行资本补充债券筹集的资金一般用于补充实际资本和提高偿付能力。
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第四季度,珠江人寿和百年人寿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接近监管红线,分别为104.00%和100.65%。
事实上,联合信用评级有限公司曾发表过一份报告,指出自2018年以来,行业新一轮的改革和转型得到推进,特别是在转型过程中,如2016年以来的中短期业务限制,人身保险公司积累了较大的偿付能力压力,保险机构第三波发债已经出现。
根据东方财富选择数据,2018年,平安财产保险、中国农业银行人寿保险、太平财产保险、PICC人寿保险、蔡中再保险、英达泰财产保险、幸福人寿保险等保险机构共发行10只资本补充债券,总发行额为605亿元。2017年全年,仅PICC健康就发行了35亿元资本补充债券,全部用于补充资本。
2016年初,虽然成功发行了8只资本补充债券,但发行总额仅为445亿元。相比之下,2018年的发行数量和发行总额都有显著增加。
南开大学金融学院保险系教授朱明来向《国家商报》记者解释说,在很多情况下,全民保险等中短期产品都是一次性支付的。这种产品的期限很短,一般不到5年,根据它的产品设计,一旦到期,被保险人可以按预期的利率,连本带利地把钱拿回来。
“这涉及到一个问题。一旦产品到期,只有新业务和新保费才能及时增加,以实现运营平衡。”朱明来表示,在强调“保险就是保险”之后,监管层对这种嵌入价值低、几乎没有担保财产的产品实施了严格限制。因此,当中短期产品相继到期时,许多保险机构缺乏新的业务跟进,现金流受到很大影响,偿付能力风险暴露。
资本增加的数量和金额现在都在下降
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偿付能力危机,保险机构需要及时补充资本。
朱在接受《全国商报》采访时表示,保险机构可以采取的补充实际资本的方式主要包括向股东增资和发行债务工具。在债务工具中,资本补充债券只是在最近几年才被包括在内,在此之前,更多的次级债券被使用。
“与次级债务相比,资本补充债务流动性更强,因为它是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和交易的。同时,资本补充债务的投资者能力较大,因此保险机构筹集的资金来源更加广泛。因此,在纳入这一资本补充工具后,保险机构更喜欢它。”
值得一提的是,与资本补充债券发行的小高潮不同,2018年获准增资的保险机构数量和金额都有所减少。
据《商业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18年,银监会共批准21家保险机构增资申请,增资总额达到388.63亿元,较2017年略有增加。与2016年46家保险机构增资763.25亿元相比,保险机构增资成功的数量和金额大幅下降。
在朱看来,原因可能与实施新的股权管理措施有关。“2018年,一些保险机构的增资申请因股东资格受到质疑而未获批准。此外,许多公司的增资计划涉及股东变更,与新版股权管理办法对股东持股比例的要求相冲突,情况更加复杂。”
此外,一家合资寿险公司的首席财务官向《国家商报》表示,股东投资后,如果保险机构不分红,可能会给股东造成经济损失,因此股东相对谨慎。在这种情况下,保险机构可能更愿意通过发行债务工具来补充实际资本。
标题:规模合计超500亿 4险企年内获批发行资本补充债券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11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