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82字,读完约5分钟

《证券日报》记者李婷

此前,得益于5g+oled概念飙升、忽略基本面的“问题”股票华英科技(Huaying Technology),一个接一个地涨跌,然后又“恢复了原形”。

3月7日晚,公司宣布“子公司华嘉才将从海斯赈灾股权投资(以下简称海斯股权投资)获得增资6亿元人民币”的喜讯。然而,3月8日,华英科技的股价不仅没有好转,反而下跌;即使在3月11日开市时,华英科技的股价仍在持续下跌。

华映科技陷资金“泥沼” OLED产线还未"上马"便遭质疑

值得注意的是,3月11日晚,华莹科技再次宣布,华嘉才已收到海斯股权投资3亿元人民币的预付款。然而,相比CPT欠华英科技高达30多亿元的债务,6亿元的救助资金只能用于临时救助。

3月12日,华鹰科技总经理陈伟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承认,6亿元资金只能为公司提供短期支持,公司在后续工作中仍面临资金压力,因此公司需要依靠自己的团队努力来弥补亏损。它进一步透露,该公司将推出igzo tft产品在今年下半年,并在此基础上,有机发光二极管测试线有望在今年内投入试生产。

华映科技陷资金“泥沼” OLED产线还未"上马"便遭质疑

控制权尚未确定

2月12日,本公司召开董事会会议,确定CPT已失去对华英科技的控制权,且CPT与华英科技及其子公司无母子公司关系,自2018年12月底起不再纳入合并报表。这一事件引起了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关注。

据报道,2019年2月12日,中国华莹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世昌公开宣布,他已失去对中国大陆华莹科技的控制权,该公司目前由第二大股东福建电子信息集团运营。正大仍然持有最大股东中国大陆华英科技26.37%的股权。然而,由于辞去董事长和董事职务,它已经失去了对该公司的控制。

华映科技陷资金“泥沼” OLED产线还未"上马"便遭质疑

对于CPT的单方面“挑战”,华英科技在3月1日的回复中表示,目前华英科技的控制权归属存在不确定性。此外,经咨询太保、福建电子信息投资、莆田SDIC后,华鹰科技在股东之间不存在任何控制权竞争或其他治理纠纷。

陈伟向《证券日报》记者进一步透露,除董事长和董事辞职外,华英科技两岸原有的管理团队仍在正常运作,信息集团已有管理人员进驻,但日常运作仍主要由华英科技的管理团队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华英科技的日常生产经营与CPT密切相关。其中,2017年,公司向注册会计师及其关联方购买商品和接受劳务的关联交易占36.58%,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的关联交易占55.65%。CPT的重组无疑将对CPT的后续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华映科技陷资金“泥沼” OLED产线还未"上马"便遭质疑

据悉,华英科技将于4月30日发布年度报告,公司业绩预测显示,由于母公司华英科技的破产重组,华英科技的净利润为37亿元至55亿元。

根据华英科技的自闭数据,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中国关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关颖”)实际控制人在公司应收账款中的资金余额为4.58亿美元(按12月底的汇率折算为31.41亿元人民币),上述应收账款无法全部收回,公司需要计提大额坏账准备。

华映科技陷资金“泥沼” OLED产线还未"上马"便遭质疑

对华嘉彩oled生产线的质疑

值得一提的是,华英科技的业绩也受到了最大投资子公司华嘉才的巨额亏损的影响。本公司称,本公司全资子公司福建华嘉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嘉才)预计2018年亏损约15亿元人民币。其中,2018年,华嘉才固定成本折旧高达5.6亿元。此外,华嘉才去年6月才基本达到设计产能,目前华嘉才仍专注于中低端手机屏幕产品a-sitft。

华映科技陷资金“泥沼” OLED产线还未"上马"便遭质疑

华嘉才可以说是华英科技近年来最大的投资项目。2015年6月2日,华英科技决定在福建莆田投资福建华嘉才有限公司,以利于第六代tft-lcd生产线的融资项目的前期规划和运营。

为了推进这一项目,华英科技进行了100亿元的固定增资。根据计划,华嘉才第六代tft-lcd生产线项目计划投资120亿元,新玻璃基板尺寸为1500mm×1850mm,设计产能为3万块/月。预计2015年9月开工建设,2017年7月投产。

然而,上述项目被不断推进,直到2018年6月达到设计能力。此外,当时被视为领先技术产品的第二阶段oled生产线和测试线尚未投产。

华鹰科技于2018年5月7日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华鹰设计的月生产能力为3万块大板,目前的生产能力约为2万块板,预计在2018年第二季度达到设计生产能力。花家寨二期工程仍在规划中。此外,该公司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实验线正在建设中。

华映科技陷资金“泥沼” OLED产线还未"上马"便遭质疑

然而,CPT首席董事黄世昌在2019年2月12日表示,CPT通过华鹰科技间接投资的福建莆田第六代面板厂华嘉才,原本计划生产低温多晶硅面板或采用金属氧化物工艺,但目前尚未实现,实际产品仍是传统多晶硅面板(a-si)。

献帝咨询公司的分析师崔吉龙告诉《证券日报》,oled项目是在华嘉彩2018年开始投产的同时启动的,预计这项技术将在今年或明年逐渐成熟。相比之下,华嘉才在传统的a-si项目中尚未实现盈利。如果它在未来继续投资有机发光二极管项目,无论从技术还是资本门槛来看都不容易,继续投资需要数百亿美元,实现生产需要两到三年时间。

标题:华映科技陷资金“泥沼” OLED产线还未"上马"便遭质疑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11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