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13字,读完约4分钟
近年来,预付卡消费欺诈一直是服务消费投诉的热点问题。办卡容易,退卡难。投诉的数量仍然很高。面对这种情况,有关部门应该如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取款很容易。消费者经常吃“哑损”
近年来,无论是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还是消费者协会,消费者对预付卡消费欺诈的投诉常年居高不下,成为服务消费投诉的真正热点。
“在每年、每个季度、甚至是小节假日的消费者投诉热点问题中,预付卡消费者欺诈一直都是‘榜上有名’和‘名列前茅’。”据甘肃省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梁芳介绍,目前,从消费者反映的情况来看,大量预付费消费者投诉集中在美容美发、健身、洗浴、洗染、餐饮等服务行业。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
1.经营者出售消费卡后,突然停业,无处可去;
2.商店更换主人,收款人拒绝消费者继续使用原消费卡,并不负责返还卡内的储值余额;
3.运营商盲目宣传消费卡的折扣,却不提限制和使用范围。当消费者购买信用卡时,他们发现优惠利润正在“缩水”;
4.经营者通过卖卡向消费者出售劣质商品;
5.不提供取款服务。
消费者在关门换店后很难维护自己的权利。在此类维权案例中,即使是市场监管部门也难以与经营者取得联系,导致维权效率低下。一些企业倒闭后,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处于失去联系或拒绝配合调查的状态。
2立法进展缓慢,现有法律不具备提前预防的功能
梁芳介绍说,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预付卡消费只有一条规定,即《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7条规定,经营者以预付款形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应当按照约定提供。未按照约定提供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履行约定或者退还预付款,并承担预付款的利息和消费者必须支付的合理费用。然而,这一唯一的规定过于笼统,在实践中可操作性差,只能起到事后应急的作用。
2012年,商务部发布了《一次性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要求零售、住宿、餐饮和住宅服务行业的一次性预付卡企业进行注册备案。然而,在实践中,大型超市和购物中心大多处理备案,但很少有街头商店处理备案,这些商店往往是“重灾区”的道路运行和消费者纠纷。
3 .加快立法进程,通过第三方加强预付卡风险控制
“对于预付费消费,最大的问题不是预付费消费的存废,而是如何保证消费资金的安全以及如何维护预付费消费合同的公平性。”梁芳指出,现行法律只能解决少数有争议的问题,但不能有效、全面地规范预付费消费活动。建议政府加快立法进程,尽快制定地方性法规来规范预付费消费。
在具体措施方面,梁芳建议建立备案和保证金制度。所有采用这种消费模式的商户都要向相关部门备案或实行行政审批制度,即为预付费用户设定必要的准入门槛,以确保他们在预付费消费期间能够正常运营,并在其银行设立专项抵押账户风险。如发生违约或欺诈,银行将根据政府执法部门出具的证明直接向消费者拨付资金。
引入标准预付费消费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责任,特别是明确消费卡的有效期、违约责任、支付方式、服务终止、消费卡转让等限制性协议。同时,提醒消费者随时保留消费凭证,以维护自身权益。
加强过程监督和信息公开。商户在办理停业、更名或转租手续时,必须要求商户向相关部门提供一份保护所有消费者权益的承诺书,即由谁来保证预付费消费者权益在未来的落实。
建立高额赔偿和严厉惩戒制度,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预付卡业务进行监督。
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多管齐下”,发挥行业自律、行政监管和社会监督的综合作用,推动预付卡消费模式逐步规范。
[消费者警告]
如何破解“常规”,省消费者协会提出对策和建议
省消费者协会:预付消费时一定要记住五点
首先,根据他们的实际需要购买预付卡。如果金额很大,你应该更加谨慎。你不应该贪图高折扣,忽视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
二是在发卡前,要检查经营者的信誉和经营状况,尽量选择证照齐全、规模大、信誉好、经营时间长的经营者;
三是了解卡的使用范围、时限、退款条件等细节。在购买预付卡之前。最好签署书面协议,不要相信商家的口头承诺;
四是定期检查消费记录和金额,防止卡的余额“不明”;
第五,办卡时不要忘记索要发票和保存相关协议,以防发生消费纠纷时投诉;商人带钱潜逃,涉嫌经济诈骗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标题:预付消费后商家跑路 消费者常吃“哑巴亏”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11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