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20字,读完约4分钟
至于如何缓解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政府工作报告》用了整整一段来解释:“改革和完善货币信贷投放机制,及时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量化和价格手段,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降低贷款成本,准确有效地支持实体经济,不允许资金空化或脱离实际。加大对中小银行的定向RRR减息力度,所有释放的资金将用于私人和小微企业贷款。支持大型商业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提高信贷供给能力,鼓励增加中长期贷款和制造业信贷。今年,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将增长30%以上。清理和规范银行和中介服务收费。完善金融机构内部考核机制,鼓励和加强普惠金融服务,切实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紧张状况,全面降低融资成本。”
从全球来看,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普遍的。在中国,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小微企业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源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主导的金融市场结构,解决的办法在于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民营企业融资难是信贷资源配置不合理的表现:国有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可以获得超额信贷配置;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微民营企业,信用不足。国有企业往往可以获得金融支持,政府可以做出无形担保,这对于银行来说具有更高的信用资格,可以从银行获得高于其正常需求的信贷资源;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微民营企业,规模小、抵押品不足、信用等级低。即使他们愿意支付更高的风险溢价,也很难从银行获得所需的信贷资源。获得超额信贷资源的国有企业通过“非标准”业务和“影子银行”业务等多种“金融创新”将超额信贷资源转移给民营企业,这进一步增加了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同时,链条的延伸和嵌套的增加也增加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概率。
融资难的真正影响是民营企业在金融市场上得不到足够的资本供给。这个问题的根源是制度和市场两方面的原因。形成这一体制的原因是,目前我国的融资结构仍以商业银行为主,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当小微企业无法从银行获得间接融资时,就没有足够的小型专业银行或政策性银行来弥补这一融资缺口,也没有完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来获得直接融资。小微企业融资困难是合理的。小微企业规模小、抵押贷款不足、财务信息不透明、经营风险高,需要在金融市场支付较高的风险溢价;然而,其融资需求具有规模小、频率高的特点,会展业成本高。规避风险的商业银行天生拒绝高风险的小微企业。
政府不重视困难和昂贵的融资问题。《政府工作报告》用了整整一个段落来描述缓解融资难的措施,包括定向减RRR、引导信贷供给、加强银行内部激励考核等。毫无疑问,这些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但它们并没有直接触及问题的痛点,这可能与政策背道而驰。这是因为,在现阶段“去杠杆化”和“风险防范”的要求下,银行面临诸多监管约束,避免不良贷款是银行的内在要求,也是银行的行业特点。迫使银行向民营企业放贷,信贷传导机制不够准确,不符合银行自身的风险偏好和外部监管要求。
缓解融资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用市场化改革的思路和方法开出“药方”,标本兼治。从长远来看,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继续推进金融供给结构改革,增加银行业市场主体,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拓宽小微企业间接和直接融资渠道。现阶段,针对小微企业信用状况不佳的问题,政府可以成立信用增级担保公司,为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提供信用增级支持,帮助其获得银行贷款。这也符合“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的政策取向。同时,小微企业要搞好内部实力,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完善标准化财务信息。
标题:缓解融资难融资贵 要开准“药方”内外兼修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12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