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81字,读完约4分钟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昨天晚上,央行发布了《关于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情况的报告》。报告梳理了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信贷、货币政策运行、金融市场运行和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总体情况,展望了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介绍了下一阶段中国的货币政策思路。
对于各界高度关注的货币政策,央行表示将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原则,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度从紧,加强反周期调整,把握宏观调控力度,实现多目标综合平衡。进一步加强政策协调,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和机制,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在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和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功能之间形成了一个三角支撑框架,从而促进国民经济整体良性循环。
央行发布了一份报告,新的稳健货币政策成为关注焦点
2月21日晚,中国央行发布了《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报告梳理了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信贷、货币政策运行、金融市场运行和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总体情况,展望了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介绍了下一阶段中国的货币政策思路。同时,《报告》写了五栏,即:第一栏“货币发行机制”;第2栏“金融机构活期存款准备金率”;第3栏“利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私营和小微企业的发展”;第4栏“积极推动有效实施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专栏5如何理解稳健的货币政策。
《报告》指出,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稳定发展有许多有利条件。总体而言,全球经济继续复苏,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推进,经济发展潜力大、弹性强,宏观政策效应逐渐显现。同时,中国经济的平稳运行也面临一些挑战。
报告指出,面对稳定、变化、担忧的内外部形势,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中国人民银行坚持稳中求进的总方针,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要求,前瞻性地采取一系列反周期调整措施,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要努力缓解对资本、流动性和利率的约束,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把握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为供给侧结构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创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报告》强调,从总体上看,货币政策调控很好地把握了支持实体经济和兼顾内外均衡的平衡,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没有发生洪涝灾害,促进了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以专栏的形式解释了什么是“稳健”的货币政策。根据《报告》,“稳定”强调货币政策应始终坚持争取稳定的总原则。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环境,货币政策应适度紧缩、前瞻性、灵活性和针对性,并加强反周期调整。同时,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力度,货币条件要符合经济稳定增长和物价稳定的要求,不能多也不能少。
“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不意味着货币条件保持不变,而是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动态优化和反周期调整,适度平抑经济周期性波动,防止经济上行期过热和通货膨胀,防止经济下行期衰退和通货紧缩。就数量而言,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长率应大致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相匹配;从价格角度来看,利率水平应满足保持经济潜在产出水平的要求。”据报道。
针对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央行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是适度从紧,保持银行体系合理充裕的流动性和合理稳定的市场利率,促进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合理增长。与去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的声明相比,央行这次没有提到“中立”。
据业内人士称,从上述声明的变化可以看出,未来仍会有边际宽松的空。业内也普遍预测,今年将会有多轮存款准备金率下调,还会有空的“变相”降息,比如降低公开市场的操作利率。
帮助实体经济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
报告指出,在下一阶段,我们应该继续把重点放在供给方面的结构改革上,促进高质量的经济发展。
稳健的货币政策应该是紧缩和适度的,既要防止货币紧缩带来的风险,又要防止洪水灌溉带来的扭曲和风险的继续积累。其核心是为实体经济服务。同时,要平衡总量与结构的关系,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发挥多项政策的合力,从供求两端共同夯实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基础。
协调本币和外币政策,处理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之间的平衡。强化积极激励机制,促进金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高金融结构的适应性,在服务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同时增强金融体系的弹性。完善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监管框架,保持无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标题:央行发布最新货币政策报告 灵活变通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13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