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92字,读完约4分钟

“如果我真的很笨,我还能这样和你说话吗?”1月17日,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一位副院长承认曾指导相关部门的医生将自己错误地诊断为“痴呆症”。

此前,根据《新京报》记者掌握的医疗信息,该副院长被我院神经内科多名医师诊断为“中重度痴呆”和“痴呆”,并多次使用医疗保险卡开药。

除了副院长参与虚假诊断和治疗外,有人报告说我院肛肠外科副主任医师会根据患者是否持有医疗保险结算来增加或减少症状。1月7日,自费定居的记者被诊断为“肛裂”和“内痰”;1月8日,同一个记者用医疗保险结账,诊断结果是肛裂、内痔、疖肿毒,建议“手术”。副主任医师确诊三小时后,记者在天坛医院仅发现“轻度内痔”。

副院长开“痴呆”诊断拿药,用医保结算多了一种病

当记者问为什么两个诊断结果不同时,副主任医师说“诊断太忙了,不能涵盖一切。”

据《新京报》记者掌握的就诊信息,副主任医师就诊肛肠手术时,几乎所有使用医疗保险结算的患者都患有“疖肿”。“我们如何根据病人是否有医疗保险来判断他是否患有‘疥疮囊肿’?”这家医院的一位消息灵通的医生评论了这位副主任医师的相关诊断和治疗。

副院长开“痴呆”诊断拿药,用医保结算多了一种病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北京市医疗保险管理部门已经关注此事,并将前往相关医院了解情况。对于相关问题,只有经过调查核实后才能做出正式结论。相关负责人表示,医疗保险基金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任何发现的问题都会认真检查,确保医疗保险基金的安全。如果是骗取医疗保险的问题,将坚决查处。

副院长开“痴呆”诊断拿药,用医保结算多了一种病

副总统被诊断为“痴呆症”了吗?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位于北京大学医学城昌平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它是一家拥有社会资本的非公立医院,也是一家由北京大学和方正集团共同投资的非营利性综合医院。这是一家三级医院,于2014年12月5日开业。

根据医院诊治信息,该院副院长谢某被神经内科多名医生诊断为“中重度痴呆”和“痴呆”。

医院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当他询问医院的临床数据中心时,发现副院长谢某自2017年2月3日以来在神经内科多次被诊断为痴呆,当时医生诊断他为痴呆。然而,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工作多年的工作人员发现,谢并没有出现与痴呆症有关的症状。

副院长开“痴呆”诊断拿药,用医保结算多了一种病

根据相关医学资料,2017年2月3日至2018年12月19日,谢某从“痴呆”诊断为“中重度痴呆”,2018年8月14日以后诊断为“痴呆”。

根据医疗信息,从2017年2月3日至2018年12月19日,因中重度痴呆、周围神经病变、脑血管疾病、睡眠障碍、行动不便、贫血等疾病,副院长在医院每两周开出甲钴胺片、盐酸多奈哌齐片、维生素C片、琥珀酸亚铁片、银杏叶提取物等药物。每张处方的总价格大约是1000元。

副院长开“痴呆”诊断拿药,用医保结算多了一种病

医院的一些医务人员说,他们在与谢副主席的日常接触中没有发现痴呆症状。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上海医科大学实用内科编辑委员会编辑的《实用内科》第10版对痴呆有明确的诊断标准。《实用内科》一书明确指出,轻度痴呆表现为工作、学习和社交能力下降,但仍保持独立生活的能力;中度痴呆除了饮食、穿衣和排便之外,还表现为对他人的帮助;严重的痴呆症表现为在个人生活中完全不能照顾自己。然而,记者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官方网站上查询发现,在被诊断为“痴呆”和“中重度痴呆”期间,他参加了许多公共活动并发表了讲话。

副院长开“痴呆”诊断拿药,用医保结算多了一种病

但是,根据诊治信息,谢某此时正患有“中度至重度痴呆”。

“痴呆症”副总裁承认了错误的诊断和治疗

“从他在医院的表现和平时的公开活动来看,这很可能是一种虚假的诊断和治疗,利用医疗保险为他人开药。”医院的一名工作人员说。

2019年1月12日上午,《新京报》记者致电该案副院长谢某,核实其被诊断为痴呆。他承认自己“参与了错误的诊断和治疗”。

谢某向《新京报》记者描述:“由于部分家庭成员患有阿尔茨海默病,且阿尔茨海默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自行开药是为了防治。”

至于他是否亲自去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神经科门诊治疗,他回答说:“由他指挥的人来处理。他没去过诊所。至于医生是怎么写的,还不清楚。”

"我只开了阿仑膦酸钠片(盐酸多奈哌齐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谢某不断强调,在虚假诊断和治疗期间,他只使用了一种药物。但根据临床资料,谢还开出了甲钴胺片、维生素C片、琥珀酸亚铁片、银杏叶提取物等药物。

标题:副院长开“痴呆”诊断拿药,用医保结算多了一种病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14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