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66字,读完约4分钟

在新年的第一个月,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来说,拨备无疑是最受关注的话题。今天(14日),存款准备金期限即将到来,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正式由央行直接监管,这也意味着“躺着赚钱”的时代已经结束。

风险和存款

储备资金集中存放相关工作始于2017年1月,央行下发了《关于实施支付机构客户储备资金集中存放的通知》,要求从2017年4月17日起,支付机构将客户储备资金按一定比例存入指定机构的专用存款账户,平均存款比例首次达到20%左右。自2018年1月以来,这一比例已增至约50%。

万亿备付金100%交存大限已至!机构躺着赚钱时代终结

2018年6月29日,央行发布了《关于支付机构客户储备资金集中存放有关问题的通知》(114号文件)。从2018年7月9日起,支付机构客户储备资金的集中存款比例将按月逐步提高,到2019年1月14日实现100%集中存款。这是央行首次提出储备资金的具体存放时间。

万亿备付金100%交存大限已至!机构躺着赚钱时代终结

支付机构客户储备资金集中存放安排。照片取自“114号文件”

2018年11月底,中央银行下发了《关于支付机构取消人民币客户储备账户的通知》紧急文件,要求支付机构在2019年1月14日前取消人民币客户储备账户,并与中国银联或网通联网开立集中储备账户。

在现行《支付机构客户储备资金存管办法》(2013年6月发布)中,所谓储备资金是指“支付机构为办理客户委托的支付业务而实际预收并支付的货币资金”。也就是说,这些资金的所有权属于客户,但在实践中,控制权,包括利息收益,都属于支付机构。挪用储备资金用于资本周转、风险投资、利差收入等。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甚至带着钱逃跑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万亿备付金100%交存大限已至!机构躺着赚钱时代终结

根据AVIC证券的分析,央行对支付机构准备金集中存管的核心目的是打破支付机构“吃差价”的盈利模式,防止挪用客户准备金和变相开展跨行清算业务,防范金融风险,引导支付机构提供小额、快捷、便捷的小额支付服务作为回报。国源证券表示,此举将进一步规范行业秩序,加快清理不良机构。

万亿备付金100%交存大限已至!机构躺着赚钱时代终结

万亿资金池

据央行支付结算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支付机构客户提供存在两个特点,这决定了存在隐患,其中一个就是规模大。那么,影响整个行业和监管机构的储备基金总额是多少?

根据央行“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的最新数据,截至2018年11月,非金融机构存款(即支付机构客户存款)为1.24万亿元。按照当时85%的存款比率,整个行业的总储备约为1.5万亿元。

这张照片取自央行的“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

“非金融机构存款”从一开始就没有被列在央行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上,而是在2017年6月增加的。当月月末,这一数字为840.77亿元。在过去的一年半中,储备基金从不到1000亿元增加到1万亿元,增长了近14倍。

然而,这笔“巨款”被分散存放在各个机构。“最低支付机构在银行大约有13个账户,最高有70多个账户,甚至100多个账户之前”,这是当前储备基金的另一个特点。

除了挑战组织自身的管理之外,利差的“诱惑”使一些组织偏离了自己的方向,主要的利润来源从支付业务转移到利用储备基金赚取利息收入,这相当于无风险套利,只要客户的资金被吸收,他们就可以躺下来赚取利差。

据央行统计,支付机构的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9.52%,其中比例最高的是预付卡发卡受理机构,其准备金利息收入占22.24%;其次是网上支付机构,占11.26%。

前央行行长周小川在2017年两会期间直言不讳地表示,一些支付机构密切关注客户的储备资金,认为这些资金可以用来利差,一些机构甚至在资金短缺时用自己的想法挪用其中的一部分资金,这是不正当的动机。

影响几何?

如此大规模的储备资金集中存放会有什么影响?

对于第三方组织来说,很明显他们将失去利息收入。AVIC证券表示,调整支付机构未来收入势在必行,盈利能力较弱的中小支付机构可能面临更大的经营压力。

中信证券还认为,央行加强储备基金管理的影响相对较小,而随着利差格局的结束,中小支付机构可能会出现利润损失,重组进程可能会加快。

中泰证券间接指出,商业银行的支付渠道率提高了。过去拥有大量准备金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可以与存管银行协商优惠利率,使存管银行能够获得新的存款;储备资金集中存放后,商业银行对各种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利率将趋于一致,行业的公平性将得到提高。

万亿备付金100%交存大限已至!机构躺着赚钱时代终结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集中存款期限的到来,储备基金存款方式将被修改的消息也已正式确认。

标题:万亿备付金100%交存大限已至!机构躺着赚钱时代终结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15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