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24字,读完约5分钟
多站点项目审批重新开放。基础设施补充短板密集着陆
新一轮政策“组合拳”将增加投资
最近,UHV和轨道交通项目在许多地方的批准已经重新开放,大量的基础设施项目已经开始密集,支持政策已经进入密集时期。《经济信息日报》记者从业内获悉,稳定投资将继续增加,预计将迎来新一轮政策支持,包括进一步放宽民间资本进入门槛,推动出台政府投资法规,推进投资项目承诺制试点。
9月17日上午,在建阳市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川航空基地项目现场,四川省国有企业重点项目于2018年第三季度开工,其中包括能投集团中江-龙泉输气管道项目等7个项目,计划总投资33亿元,主要集中在航运、能源、旅游等重点发展领域。
据了解,今年四川国有资产管理系统“项目年”共有118个项目,其中省级重点项目58个,计划总投资7827亿元,年计划投资1085亿元。截至8月底,投资已达649.33亿元。
不仅是四川,最近很多地方都开始了密集的项目。最近,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加快规划和建设一批输变电重点工程的通知》,明确提出今年和明年将批准九条输变电重点线路,其中七条线路为UHV项目,总输送能力为5700万千瓦,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后重新启动。
轨道交通类似于UHV。暂停一年后,国家发改委上个月重新启动了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审批。总投资787.32亿元的长春市三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和总投资约950亿元的苏州市三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8 -2023年)近日获批。目前,合肥、Xi、武安、成太新一轮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已经报批。其他城市也加快了地铁规划、审批和建设的步伐。
在项目密集启动的背后,离不开政策的推动。自7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弥补不足”以来,各部门的政策不断增多。财政部要求加快发行特种债券;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加快了地铁项目的审批,并提出加快西部地区交通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建设;铁路公司确认,今年铁路投资将恢复到8000亿元,民航总局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了《鼓励民间投资民航领域的项目清单》。28个项目总投资规模预计将达到1100亿元。
《经济信息日报》记者从业内了解到,将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出台一系列新的支持政策,以弥补不足,包括进一步放宽民间资本进入门槛、推动出台政府投资法规、推进投资项目承诺制试点等。
一般来说,一方面是盘活存量,避免“半拉”项目;另一方面,启动增量,包括实施新一轮重大技术改造升级项目,支持中西部地区和大都市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推进骨干通道建设等。
原则上,“对于纳入规划并符合国家战略方向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加快推进土地利用、海域利用和环境评价前期工作。”内部人士指出。
专家特别指出,与以往不同的是,本轮“稳定投资”作为“六大稳定”之一,其关键在于弥补不足,旨在通过强大的动能而非洪水来稳定增长。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高表示,稳定投资的关键是促进高质量投资。要注重投资效益和效益,以改革创新求突破,畅通项目融资渠道,加大投资力度“补短板”,大力支持重点项目和重点领域,充分发挥投资在改善供给结构中的关键作用。在政策层面,继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营造一流投资环境,畅通项目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支持重点项目和重点领域投资,为内需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虽然地方投资积极性明显提高,但现阶段投资的总体方向仍是补短补弱,在优化供给结构中发挥关键作用。稳定投资将有助于稳定增长。”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机构政策办公室主任吴亚平说。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金山在接受《经济信息日报》采访时表示,稳定的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可靠动力,也是在内外制约因素相互影响的情况下缓解困难的可靠途径,尤其是在经济出现下行趋势的时候。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事实。“应该注意的是,不要为了投资而投资,我们必须注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这样稳定的增长才能有可持续的动力。”他指出投资应该投资于社会需要的地方。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主要资本。目前,中国的基础设施还存在许多不足。稳定投资,弥补基础设施的一些不足,有利于提高配置效率,为经济发展提供公共产品。
他认为,这一轮稳定的投资必须与国家发展战略和供应方结构改革互动,重点是互联网产业、智能制造基础设施和交通基础设施,特别是陆海空城乡立体交通网络、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基础设施。通过弥补这些不足,我们将促进新旧动能的转换,引导货币之水有效地灌溉实体经济。
标题:多地项目审批重新开闸 基建补短板密集落地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18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