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52字,读完约4分钟

中国网络金融9月17日电(记者杨昌)9月14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战略研究部主任肖翔在“第二届新财经年会”上发表讲话。普惠实践峰会”。

他认为,尽管普惠金融在中国乃至全球的发展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在传统普惠金融模式和技术条件下,普惠金融面临的高成本、低效率、服务失衡、业务不可持续等全球性共同问题仍未得到很好解决。然而,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为解决上述全球性共同问题提供了可行的途径和技术支持。

肖翔:数字普惠金融不能仅靠技术单兵突进

肖翔表示,2018年4月,世界银行发布了《2017年全球普惠金融指数报告》。数据显示,全球普惠金融发展总体上有所改善。从几个主要指标来看,全球账户拥有率继续上升。2017年,全球68.52%的成年人至少有一个储值交易账户;数字支付的使用率正在快速增长,全球52.26%的成年人在过去一年中至少使用过一次基于账户的数字支付;正式储蓄的利用率略有下降;正式贷款利用率基本保持不变;金融弹性大幅下降。从中国的情况来看,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程度和速度普遍高于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国家以及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在发展中国家中排名第一。其中,账户拥有率和数字支付使用率这两个核心指标远远超过了本地区国家和收入群体的平均水平,分别达到80.23%和67.94%。

肖翔:数字普惠金融不能仅靠技术单兵突进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普惠金融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在传统的普惠金融模式和技术条件下,普惠金融面临的高成本、低效率、服务失衡、业务不可持续等全球性共同问题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7年,世界上约有17亿成年人仍未获得最基本的金融服务,而且几乎所有人都生活在发展中国家;19.52%的全球账户所有者是不活跃用户;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人在金融服务方面有很大的差距。以账户拥有率为例,2017年,高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之间的差距达到28.40%,男女之间的差距为7.42%。

肖翔:数字普惠金融不能仅靠技术单兵突进

一、惠普数字金融为解决全球问题提供技术支持

近年来,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的背景下,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应运而生。不断取得突破,技术驱动的数字普惠金融新模式正在世界范围内加速推进,为解决上述全球性共同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路径和技术支持。

肖翔:数字普惠金融不能仅靠技术单兵突进

首先,它有助于提高服务的可用性。数字普惠金融由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操作,不受时间、地点、气候等客观因素影响,金融“血液”继续流向更深、更广的经济“外围神经”。

其次,它有助于提高成本的可承受性。数字技术在普惠金融中的创新应用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金融交易效率,降低金融服务的边际成本,使小微企业、农户等客户能够获得合理、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

第三,它有助于改善供求之间的匹配。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可以更好地实现普惠金融供需端的精确和个性化匹配,产品可以更好地与客户、风险和收益、风险和能力相匹配。

第二,惠普数字金融面临三大挑战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数字普惠金融在业务模式、技术属性、风险特征等方面的新特点。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需要包容性金融从业者高度重视。典型的挑战如下。

首先,数字鸿沟的挑战。由于农民和低收入人群缺乏足够的数字技术知识,不同教育水平、年龄结构和当地居民之间形成了数字鸿沟,导致不同群体受益于金融服务的能力不同。此外,弱势群体相对更依赖实体渠道。一旦数字技术越来越多地取代实体渠道,它也可能导致金融排斥。20国集团和经合组织在今年7月发布的最新《数字时代金融消费者保护政策指南》中将数字鸿沟列为一个重要风险。

肖翔:数字普惠金融不能仅靠技术单兵突进

第二,算法鉴别的挑战。目前,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精准营销、信用决策、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多。算法驱动已成为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一个重要特征,但它可能会带来算法歧视问题,即“偏进、偏出”。例如,农民、小型和微型企业、低收入人群和包容性金融的其他主要目标可以通过算法模型更准确地确定,并被排除在金融服务之外。此外,“黑箱算法”将使歧视性决策过程更加隐蔽,更加难以纠正。2016年,美国政府发布了一份名为“大数据报告:算法系统、机会和公民权利”的报告,指出数据分析算法可能导致信用歧视。20国集团和经合组织今年7月发布的最新《数字时代金融消费者保护政策指南》也将算法歧视列为一项重要风险。

标题:肖翔:数字普惠金融不能仅靠技术单兵突进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18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