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60字,读完约4分钟
财务观察
只有实体企业的业务活力真正恢复,银行的生活才能永远美好,银行和实体企业才能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最近,由工农建立的四家国有银行的中期业绩已被充分披露。从数据来看,2018年上半年,四大银行实现净利润5323亿元,日均利润29亿元,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升。与此同时,不良贷款率下降,净息差明显提高,完全走出了2015年以来的低迷表现期。
四大银行的资产占银行业总资产的70%以上,其经营业绩的恢复代表着整个银行业经营状况的改善。据披露,四大银行经营业绩恢复的主要原因是净息差提高,净利息收入占银行总收入的70%以上。净息差是判断银行盈利能力的最重要指标。这表明银行的生息资产比重在不断增加,也表明银行整体资产的生息能力在增强。
需要注意的是,银行净息差的提高是基于信贷资产质量的提高,而信贷资产质量的提高是由贷款利率的提高带来的。如果信贷资产质量得不到改善,银行净息差的改善将成为空效应,即使是暂时的改善,也是不可持续的。显然,净息差的提高与信贷资产质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实体经营状况的改善。如果实体薄弱的经营状况不改变,净息差的提高最终将成为一个水源和一棵没有根的树。
基于此,四大银行的经营业绩已经恢复并取得了优异的业绩,这是值得庆贺的,但也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由于与银行业同甘共苦的实体企业仍处于困难时期,这就要求银行不要忘记实体经济,这正是四大银行6个月业绩报告中令人担忧的地方。如果银行只注重自身经营状况的改善,而不注重实体企业的信贷支持,经营业绩的恢复不仅是可持续的,还可能回到经营困难的老路上去。
这种担心并非无中生有。目前,实体企业经营状况不容乐观,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许多实体管理不善,盈利能力低,市场抗风险能力低,因此它们需要银行的帮助。
不久前,央行、财政部等部门确定了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五项具体措施,表明实体经济在财税优惠政策方面仍需“输血”,最近央行、银监会等部门出台的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支持经济发展传导机制的具体政策措施,都深刻表明实体企业仍处于经营困境,需要银行继续“拉动”实体企业。只有实体企业的业务活力真正恢复,银行的生活才能永远美好,银行和实体企业才能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那么,银行应该如何支持实体?首先,要坚持从思想观念上支持实体企业的底线,树立与企业同甘共苦的经营理念,围绕实体企业旋转服务重心,真正打破实体企业信用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给实体企业一个信用的“定心丸”。
其次,要重新制定和规划支持实体经济的信贷战略规划,把握实体经济生存和发展的现实困难和趋势,寻找信贷支持的突破口,充分满足实体企业合理的信贷需求,努力拓宽信贷渠道,使信贷资金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支持实体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三,要增强社会责任感,把支持实体经济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坚定战略管理目标。在实现利润大幅增长的前提下,要想方设法推进普惠金融服务,建立普惠金融部门,实施优惠贷款利率、优惠中间业务服务收费等政策措施,实现银行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增长,为银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最后,积极配合央行和银监会清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认真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经济政策,打通信贷供给与实体企业的各种渠道,将央行RRR降息释放的全部流动性投放到实体经济中,遏制资金脱离实际的行为和监管套利的倾向,自觉纠正一些经营中的混乱行为,净化银行经营的市场环境,为解决实体经济中的融资难和贵难创造有利条件。
标题:银行保持经营业绩,仍需大力支持实体经济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21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