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75字,读完约3分钟

最近,民政部颁布了《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办法》,对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做出了详细规定,并将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办法》明确了慈善组织应当披露的财产活动信息以及具有公开募集资格的慈善组织应当披露的募集信息,要求慈善组织对信息的真实性负责,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不得以新闻发布或广告宣传等方式替代应当履行的信息披露义务。对不依法履行信息公开义务,逾期不改正的,由民政部门责令其限期停止活动。

“阳光慈善”确保爱心不被透支

社会慈善是公众表达善意、弘扬慈善精神的积极能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慈善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民政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有2794个注册慈善组织,其中644个有资格公开筹款。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募捐正成为慈善事业发展的一个新领域。2018年上半年,民政部指定的首批11个互联网公益募捐信息平台向全国992个公益募捐慈善组织发布了11000多条募捐信息,共有35.7亿网民关注和参与。

“阳光慈善”确保爱心不被透支

然而,随着慈善事业的快速发展,信息不公开、不透明,甚至发布虚假信息进行虚假捐赠,严重挫伤了公众的捐赠热情,肆意消耗了他们的爱心。症结在于一些平台的信息审查和控制不严,以及发起筹资的门槛较低,为“欺诈性捐赠”留下了缺口。此外,一些非营利组织内部运作不规范,“三公”不透明问题也比较突出。一些公益组织作风奢侈,甚至将捐款私分,将慈善捐款作为筹集资金的捷径。一些非营利组织和筹资平台既没有披露资金使用情况,也没有披露信息机制,也没有公开监督渠道。黑箱操作使得公众和监管机构很难追踪每笔捐赠的具体流向。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慈善信息的不透明漏洞,从事非法的募捐活动,这实际上导致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阳光慈善”确保爱心不被透支

“阳光慈善”是慈善事业的基石,信息披露是对公众善意的诚实回应。针对慈善事业发展中的相关问题,此次颁布的《办法》明确规定,慈善组织开展公益募捐活动时,应当公布组织名称、公益募捐资格证书、已备案的募捐方案、联系方式、募捐信息查询方式等。在募捐活动现场或者募捐载体的显著位置,并在统一的信息平台上向社会公开。慈善组织开展定向募捐时,应当及时向捐赠人通报募捐情况以及捐赠款物的管理和使用情况。捐赠人要求向社会公开捐赠款物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的,慈善组织应当向社会公开。

“阳光慈善”确保爱心不被透支

总之,只有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让广大公众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捐款用在哪里,才能在更大程度上唤起社会的爱心。对于非营利组织和捐赠平台,必须严格审查每项捐赠信息的真实性,不能为了扩大影响力而随意降低门槛。对于大多数有爱心的人来说,他们还需要掌握辨别真假信息的能力,这样他们的慈善行为才不会被欺骗。

标题:“阳光慈善”确保爱心不被透支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23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