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19字,读完约5分钟
影子银行的“野蛮增长”已经不复存在。自2018年以来,随着金融去杠杆化的深化和监管体系的加强,银行表外融资逐渐成为回报,影子银行业务规模大幅萎缩。与此同时,央行通过各种政策工具向实体经济释放流动性,以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足。
专家指出,疏通政策的结合有望使向实体经济注入“金融活水”的路径告别“侧门”,走向“大门”,从而防范风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性。
影子银行的规模已经缩小
影子银行具有与商业银行类似的融资贷款中介功能,但它与银行监管体系是分离的。近年来,在银行融资、委托贷款、民间借贷等渠道的帮助下,影子银行在中国迅速发展壮大。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告诉记者,从宏观角度来看,影子银行扩张导致的信贷扩张推动了社会债务规模的快速扩张,使金融“脱离现实”,催生了资产价格泡沫。微观上讲,因为大量影子银行业务是通过渠道、表外渠道等完成的。,这些都不在监管范围之内,监管者无法判断风险。通过层层嵌套,影子银行强化了金融风险在不同机构和不同市场之间的传递。"从长远来看,影子银行将放大整个中国金融体系的风险."
为了防范和化解影子银行的风险,今年1月,央行表示将探索将影子银行、房地产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纳入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同月,监管部门还明确将影子银行和交叉性金融产品的风险纳入2018年整改重点,严格查处跨行、理财、表外等不同层级的业务行为。
今年4月,《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新资产管理规定》)正式落地。央行行长易纲表示,出台新的资产管理规定的首要考虑是有序化解和处置影子银行风险,以防止过于复杂的产品加剧风险在行业、市场和地区之间的传递。
在严格的监管下,影子银行的规模明显缩小。根据央行数据,今年上半年,委托贷款减少8008亿元,同比减少1.4万亿元;信托贷款减少1863亿元,同比减少1.5万亿元;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减少2717亿元,同比增加8388亿元。
上半年,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的资金来源明显减少央行统计调查司司长、发言人阮近日表示,部分委托和信托贷款资金来自理财产品,而银行表内资金对表外理财产品的投资今年上半年下降了1.76万亿元,其中6月份下降了9,156亿元。
随着银行业“混沌控制”的深入,财务回报的原有局面不断得到巩固。根据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数据,截至5月底,银行业总资产增加了20多万亿元,而银行间资产和非债券投资分别同比下降了2.6%和7%。在去年下降3.4万亿元的基础上,银行间金融管理继续下降1.2万亿元,降幅超过三分之二。
“在早期,更多的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投资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企业。在去杠杆化过程中,这些行业的非正规融资正在减少。”阮对说:
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仍需提高
尽管影子银行的规模已经缩小,但支持实体经济的正确方式已经拓宽。数据显示,上半年人民币对实体经济的贷款增加了8.76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54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影子银行在过去积累了巨大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实体经济的一些融资需求。影子银行萎缩后,如何充分满足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的融资缺口,显得非常重要。
随着当前经济运行外部环境的变化,为了支持实体经济合理的融资需求,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成本高的问题,央行加强了货币政策的预调整和微调,通过多种货币政策组合保持了合理、充裕的市场流动性。
继今年1月实施包容性金融RRR目标削减后,央行在今年4月和6月实施了两次RRR目标削减;今年5月,央行扩大了多边基金的担保范围。7月23日,央行扩大了多边基金规模,启动了一年期5020亿元人民币的多边基金运作。一系列措施为实体经济释放了流动性。
"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与服务实体经济更好地结合起来."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指出,要通过机制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
事实上,金融“无力”和“不愿意”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问题影响了服务的有效性。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明指出,一方面,商业银行认为中小企业贷款风险高,另一方面,表外资产的回报会挤掉大量的资金和拨备,银行的不情愿程度不高,影响了中小企业贷款的增长。
在当前形势下,有必要清除银行信贷障碍,提高银行信贷能力。曾刚建议从三个方面提高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包括进一步引导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或民营企业融资;适度放松mpa控制,提高银行整体信贷创新能力;加快资本工具创新,为银行资本补充创造条件。
标题:影子银行规模明显“缩水” 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仍需提升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24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