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24字,读完约5分钟
最近,各寿险公司在6月份宣布了万能保险的结算费率。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10家万能保险保费最高的保险公司和5家万能保险月结算利率较高的保险公司,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6月份结算利率超过7%的万能保险已经“销声匿迹”。
尽管结算利率有所下降,但今年超过一半的寿险公司的万能保费都出现了负增长。根据中国保监会披露的数据,从1月到5月,48家保险公司的普遍保险业务呈现负增长趋势,22家保险公司的业务同比下降50%以上。
在许多保险公司的结算利率和保费“量与价下降”的背后,寿险公司的盈利模式发生了变化:产品趋于安全,利差模式变为“死差”。华创证券分析师洪进平认为,在低利率环境下,“利差损”很容易发生。随着利率持续下降,承保成本较高的保险公司容易出现“利差损”。
最高结算率为6.89%
虽然今年资本市场对万能保险的关注度有所下降,但作为寿险公司转型指标之一的万能保险的涨跌一直受到各保险公司的关注。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整理了前十大保险公司(安邦人寿、平安人寿、中国人寿、华夏人寿、建行人寿、国华人寿、和谐号健康等)披露的最新万能保险结算费率。)以及恒大人寿等五家保险公司,此前它们的万能保险结算费率较高。今年6月,这15家保险公司的最高结算率为6.89%。
相比之下,《证券日报》记者在2017年6月查阅了上述15家保险公司的万能保险数据,发现去年20多家万能保险公司的结算率超过7%,其中7家达到7.5%。
从单个公司来看,以恒大人寿为例,在6月份披露的68种万能保险产品中,结算利率最高的是恒大人寿金隅英泰一号养老保险(万能型),结算利率为6.5%。此外,还有12种结算利率超过6%(含)的万能保险和31种结算利率超过5%的万能保险。
以安邦人寿为例,该公司前五个月在万能保费行业排名第一,据《证券日报》记者在其官方网站上披露的统计数据显示,在6月份的55种产品(包括同一产品的不同账户)中,有14种产品的结算率在5.10%至5.5%之间,其他3种产品的结算率在4%至5%之间。
虽然万能保险的赔付率有所下降,但大多数寿险公司的万能保险费今年也出现了负增长。数据显示,今年1-5月,寿险公司投保人新增赔付额(主要是万能保险)为3976亿元,同比增长29%。由于个人保险公司普遍保险费的大幅增长,行业普遍保险呈现正增长,但大多数保险公司的业务呈现负增长。
据《证券日报》记者报道,今年1月至5月,全国共有48家保险公司的综合保险业务出现负增长,其中22家保险公司同比下降50%以上,4家保险公司同比下降100%,业务几乎停止。
转变保险公司的盈利模式
寿险公司结算利率的下降和超过一半的保险公司普遍保费的负增长,都与寿险公司的收益保证、产品策略向保证型的转变以及盈利模式逐渐依赖“死差”有关。
保险公司有三个利润来源:一是保险条款中预期赔偿额与实际赔偿额之间的差额;第二,利差,即保险条款规定的利率与保险公司实际投资收益之间的差额;第三,费用与利益的差异,即保险条款规定的费用与保险公司实际发生的费用之间的差异。
就保险产品而言,保险产品可以分为:保障性保险、投资性保险和保证性投资性保险。保证保险是指没有任何投资成分的纯保证产品,短期事故和健康保险偏向于这一类;投资保险是指没有任何担保成分的纯投资产品,投资连结保险和万能保险偏向于这一类型;保证投资保险是指既有保证又有投资的保险,分红年金保险就是这种保险。
华创证券分析师洪进平认为,尽管“利差损”在短期内难以发生,但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约为3.5%,一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为1.75%。市场上许多万能保险的结算利率与往年相比有所下降,主要是4.5%或5%。随着国内保险公司债务侧结构的转变,高度依赖“利差”的利润结构逐步得到改善。
从产品属性来看,万能保险不仅保护生命,还允许客户直接参与投资活动,保单价值与保险公司独立运营的被保险人投资账户资金的表现挂钩。因此,作为一种依靠利差赚取收入的保险,今年上半年,当股市下跌时,许多保险公司主动削减了万能保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债务方面的成本。
中银国际证券分析师王也认为,自2016年以来,原中国保监会不断强调保险的保障功能,加强了对分红保险和万能保险的监管。2017年发布的“134号文件”对快速退货产品进行了限制,这给2018年年初的保费带来了短期压力。根据第二季度的保费数据,来自政策导向的外部驱动迫使行业关注价值和回报保证。
标题:结算利率动辄超7%的万能险6月已“不见踪影”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24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