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26字,读完约4分钟

2021年两会如期而至。代表委员们意气风发、精神抖擞,共赴这场“历史交汇点上的盛会”。

本届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光汇石油创始人薛光林提交了《关于建议精准调控金融资源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提案》,建议通过控制国有企业负债率,引导金融机构将金融资源向民营经济转移,更好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保障就业,确保构建国家经济新发展格局的顺利推进。

两会现场图.jpg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新的转型发展时期,前景向好,但也面临着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等问题相互交织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很多市场主体,特别是民营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进程中,伴随着资源配置格局的调整,必然对金融资源的流动提出了新的要求。

11.jpg

我国经济体系实际上长期存在着国有和民营两种明显不同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的“二元结构”,在不同时期都为国家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二者在金融资源的占用和匹配上,却存在着明显的不合理、不平衡等问题。

经过多年的发展,民企显然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为活跃的增长点,并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创造税收、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民企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未来还将进一步上升。但民企的信贷规模和占比却远低于国企。2018年民企平均融资规模仅为国企的12%。虽然2019年以来在政策支持下民企信贷融资有所改善,但总体来讲,民企平均融资规模及增速都明显落后于国企,改善幅度仍然有限。银保监会郭树清主席2018年也曾经提出,“银行业贷款余额中,民营企业贷款仅占25%,而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超过60%。民营企业从银行得到的贷款和它在经济中的比重不相匹配、不相适应” 。

这种现象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首先是体制上,国企背靠财政大树,银行长期形成的国企偏好根深蒂固,民企融资受到挤压。其次是银行金融机构的风控机制不能满足经济新发展格局对金融的新要求、新需求,所有制歧视一直存在。比如,如果对国企放贷产生不良,是“肉烂在一锅里”,不存在“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还能进行“债转股”。而如果是民企则可能面临“国有资产流失”等罪名,责任风险大,民企融资受到排斥。所以,一旦遇到宏观调控,因为同是国企,不可能“挥刀自宫”,只能先对民企“一刀切”停贷断贷抽贷,民企首当其冲被压减信贷规模。

这种金融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不公平加剧了国有、民营二元经济发展的结构矛盾,目前百分之八十左右的金融资源被国有经济占有,但是承担百分之八十城镇就业的民营经济却只占有百分之二十左右的金融资源。这种情况已经严重制约了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甚至日常经营和生存。当前,迫切需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改变金融资源配置扭曲的状况,推动金融服务结构和质量来一个转变。通过供给侧改革,精准调控金融资源,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薛光林委员建议,在目前短期难以改变二元经济结构的情况下,应该通过控制国有企业负债率,引导金融机构将金融资源向民营经济转移,更好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保障就业,确保构建国家经济新发展格局的顺利推进。

首先,要行政调控国有企业的负债率,降杠杆,切断国企对低成本金融资源的依赖,避免挤占金融资源,释放民企融资空间。国企改革重点强调效率提高,以资源占用的回报率而不是规模来考核国企效益,彻底改变经济运行模式,以市场价值规律为导向,实现二元经济结构的融合协调发展。

其次,金融机构进一步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着力在当前二元结构的框架下,通过供给侧改革,促进金融资源的公平、合理、平衡的配置和流动,坚持精准支持,采取精准滴灌、定向匹配的方式,将金融资源向效率更高的民企倾斜。

第三,以市场价值规律为准则,建立公平、合理、科学和与时俱进的信贷导向和考评标准,提高民企信贷风险容忍度以及建立与民营信贷投放挂钩的激励机制。


标题:全国政协委员、光汇石油创始人 薛光林:建议精准调控金融资源促进民营经济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35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