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35字,读完约3分钟
一等、二等稿件被送往国外,三等、四等稿件被送往国内,这是中国学术界的一个现象,也反映了中国科技期刊的尴尬处境。在最近举行的香山科学大会上,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刘忠范院士的一句话引起了与会者的共鸣。
我们形成了一个怪圈:期刊水平低导致论文外流,论文外流导致期刊水平下降。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会长吴以化学为例。中国作者高被引论文比例为30.42%,而中国期刊高被引论文比例仅为0.37%。
在这次以加强中国科技期刊在国家科技创新战略中的作用为主题的会议上,所有人都担心高质量的论文会从中国流失。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认为,中国的科学需要向深加工转化,摆脱从源头到出口外包的局面。首先,要提高中文的科学价值,振兴中文科技期刊。
国外是出版主要原创成果的首选
截至2017年底,中国共有科技期刊4599种,占中国科技期刊总数的91%。
中国科技期刊总量可观,但产业规模小,发展缓慢;地理分布广,但同质化严重;学科覆盖面广,但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学术指标有所上升,但对杰出成就没有吸引力。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彭彬这样分析了当前的形势。例如,以大学/学院名称+期刊命名的综合性大学期刊有519种,占中国科技期刊总数的11.29%。标题和内容都存在同质化问题。
此外,我国科技期刊优秀稿件的短缺问题也没有得到缓解。彭彬透露,据相关统计,2016年,中国学者在全球sci期刊上发表的文章超过32.24万篇,在中国sci期刊上发表的文章超过2.24万篇。国外科技期刊发表论文30万篇,表明中国科技期刊在世界上的学术影响力普遍较弱。
目前,中国在数量上可以称得上是科技期刊大国,但远不是科技期刊强国。《科学通报》主编高福院士认为,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与科学研究的进步、服务能力以及科学家和研究人员的期望、职能和社会责任不相适应。
事实上,中国科技期刊也有辉煌的历史。晶体牛胰岛素的全合成、水稻雄性不育、高温铁基超导性和青蒿素,是中国第一篇诺贝尔奖论文,已在中国科学期刊上发表,并得到世界的认可。
然而,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的大部分重要科研成果都发表在国外的期刊上。高福承认道。
影响因素等评估咒语很难破解
我国高质量论文外流的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国内科研成果和人才评价过分强调sci影响因素。刘忠范认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传播中心的任胜利(音译)举了一个例子:一个研究所计算科研成果的绩效奖励,然后突然将期刊分类,并依次转换成数十篇论文。只有《科学》和《自然》两种期刊位于期刊分类金字塔的顶端。
许多科研机构。糟糕的是,分数簿明确地以一些外国杂志制定的指数为基础!这难道不是在鼓励作者为这些杂志投稿,并让政府认可它们吗?一位科学家告诉记者。
写一篇文章看看影响因素,然后发一篇有高影响因素的文章。& lsquo解庆和;长江和其他的帽子来了。一些学院和大学因发表一篇cns论文而奖励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元,这令人担忧。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中灿认为,一篇论文的价值不仅取决于影响因素,还取决于它的生命,即它是否一直被引用。欧阳中灿用他的老领导周先生的话来说:不要追求sci论文,所谓的影响因素和热点话题,要做经得起时间考验、有真正生命力的科学研究。在sci的各种因素中,被引用的生命周期是最重要的。
一方面,高质量的论文经常被投资到国外著名期刊上;另一方面,低水平的论文被扔进了国内的劣质期刊。由于职称评定、毕业论文等各种需求,劣质期刊靠收取版面费可以活得很好,永不消亡。刘忠范说。
内忧外患下如何突破国内期刊
任胜利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近年来,主要国际出版集团纷纷创办新期刊,抢占学术资源。特别是,一些知名期刊采用了& lsquo级联评价法,如果一个品牌期刊不能被聘用,编辑会推荐稿件作者转到其下一级子期刊,并通过逐级& lsquo筛选方法消化了大量优秀的科学论文。有些期刊一年可以发表20,000多篇文章。
为了促进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2015年,五部委发布了《关于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作用的若干意见》,中国科学院也通过鼓励院士候选人在中国科技期刊发表论文,提升了中国科技期刊的影响力。
标题: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机遇 共同推动人工智能造福人类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5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