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13字,读完约5分钟
从“买什么都买”到“买什么都买”,国外商品和国内商品在同一舞台上的竞争态势正在开放
在短短几年内,中国游客海外“爆炸性购买”的现象已经消退。半月刊记者走访了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韩国,了解到近一两年来,受跨境需求变化、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和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影响,中国游客海外购物热情下降,消费更加理性。与此同时,“外国商品”和“国内商品”在同一舞台上竞争。
购物清单变了
在过去的一两年里,世界各地的老“代购”们普遍感到来自中国的订单减少了,买家对性价比有了更高的要求。过去,马桶座圈、音响、电视、珠宝、手表等。获得更多佣金的,几乎消失了。
中国游客的消费能力震惊了日本人,但购物清单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家用电器和电子产品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药妆、书籍、文具和婴儿用品成为消费的主流。如今,到日本旅游的中国游客,尤其是那些已经申请了多次入境签证的人,更加注重人文、地理、文化和服务方面的软体验。
中国旅行社(德国)总经理张玉红表示,过去,中国游客喜欢在德国购买奢侈品、高档包包和手表,但现在他们更喜欢去连锁店和便宜的购物中心,这样消费就不那么显眼和具有比较优势了。
据意大利旅游机构统计,过去几年每年有200多万中国游客来意大利旅游,他们的消费占意大利免税零售业营业额的30%。如今,人数已经下降,购买珠宝和手表的人数明显减少。
越来越多的人将他们出国的重点从打牌和购物转移到体验文化和深入当地。伦敦的许多博物馆和美术馆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创意纪念品,很受中国游客的欢迎。近年来,一些“老式”奢侈品在法国对中国游客的销量一直在下降,中档、设计感强的“轻奢侈”品牌更受中国人的追捧。
湖北游客王伟(音译)告诉记者,他去法国旅游时,避免光顾景点和购物中心,而是把注意力转向了巴黎郊区的“跳蚤市场”,带回了几幅油画和一个铁锅。
尽管购物清单发生了变化,但中国人对海外产品的信任并没有太大变化。人们普遍认为发达国家的产品是安全可靠的。来自北京的吴女士说,她和她的家人对日本产品的信任和依赖似乎是不可阻挡的。
要制造产品,我们必须创造文化。
近年来,国内商品市场发展迅速,降低了人们出国购物的冲动。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质量高、信誉好、优惠多的海外精品仍然是中国游客购买的目标。
春节前夕,记者在距离美国芝加哥市区约20公里的“时尚直销店”看到,许多中国游客和海外专业买家在这座两层楼的购物中心徘徊。看完价格标签后,记者不禁感叹这里的价格真的很有吸引力。
过高的关税和竞争对手的缺乏往往导致相同商品的国内和国际价格出现“双天堂”。从珠宝和手表到日用品,国内价格可能要贵30%到50%,而且品种也不丰富。例如,韩国美容品牌雪花秀(Snow Show),其国内价格为800元,在韩国只需不到400元,使用支付宝和其他在线支付可以享受5%的折扣。此外,韩国柜台服务员热情洋溢,样品套装、样品等各种礼品让消费者趋之若鹜。
与海外市场相比,国内市场还有另一个令消费者头疼的问题,那就是假冒商品的泛滥。尽管每年都有假冒伪劣产品出现,但假冒伪劣产品仍层出不穷,这相当挫伤了人们的消费信心,导致一些人坐飞机出国购买奶粉,而不是喝国产奶粉。
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的消费越来越理性
对于国内产品而言,消费者减少海外消费的愿望释放了一个积极的信号。我们应该牢牢把握机遇,借鉴国外经验,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信誉,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回到中国。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求我们向消费者展示“真正的材料”和诚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借鉴海外产品的经验来构建产品文化,赢得消费者的喜爱和信任。
例如,韩国化妆品长期以来形成了“流行文化领袖”和“适合亚洲皮肤”等品牌特征,并通过不断引进新原料和新概念或通过韩剧和偶像文化进行宣传,成功吸引了大量中国消费者。在操作层面,韩国采取政府和民间的联合定位,然后从政府、相关社会机构和企业三个层面进行推广,从政府推广和市场营销两个方面入手,塑造韩国相关商品的整体形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法国,当地的葡萄酒被用作法国生活的象征,这一文化概念渗透到电影和电视剧中。
国内产品应该尽快升级到快车道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经济商务处部长宋表示,发展国产产品不仅要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加强产品质量控制,还要把产品声誉和企业声誉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要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对失信企业的惩罚力度,维护中国企业的品牌形象。
标题:从“啥都买”到“都买啥” 洋货国货现同台竞争局面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8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