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03字,读完约3分钟
针对“根据短信聊天准确推送广告”的质疑,微信在3月27日表示,“未检测到用户的聊天记录,但用户的点击行为可能会影响相关信息的呈现。”在业内人士看来,质疑和回应背后是公众日益增长的隐私焦虑,而2019年央视“3.15”晚会上曝光的用户隐私泄露事件只是导火索。
近日,有媒体测试称,在使用微信进行文字聊天后,微信《精选》推荐的官方文章中的广告内容与聊天内容密切相关,怀疑广告会被准确推送。对此,微信回应称:一如既往,微信不会监控用户聊天记录,这属于用户个人隐私,也不会通过监控用户聊天记录来推广告。
根据微信团队的说法,腾讯的广告通常被发送给各种各样的人,发送的基本逻辑是基于用户组的属性。广告商可以选择他们设定的目标群体。因此,用户收到的广告很容易与他们的聊天内容和浏览内容“恰好”相似。
微信团队还举了一个例子,3-5月是与清明和五一节相关的旅游旺季,也是日本的樱花季节。此时,旅游广告/日语相关广告的数量将相对较大。与用户聊天记录重合的概率也将大大增加,这将被用户误解。微信“看一看”平台根据用户兴趣、点击行为、平台人气等因素推荐相关信息。该平台将为用户拍照,上述测试中的用户被标记为“旅行”,因此会向他们推荐相关内容。
这不是微信团队第一次澄清隐私问题。一年前,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曾表示,“马每天都在看我们的微信”,微信表示不会保留任何用户的聊天记录,也不会将用户的聊天内容用于大数据分析。
微信不是唯一陷入隐私挑战的公司。今年的“3.15”央视春晚加大了对用户隐私的关注。在晚会上,主持人现场演示了如何使用一款名为“社会保障掌上电脑”的应用来查询个人社会保障信息,随后网络安全专家发现,用户的信息被发送到了一家大数据公司的服务器上。
中国消费者协会和几个数据组织通过数据揭示了公众的焦虑。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应用程序个人信息披露调查报告,85.2%的受访者曾受到个人信息披露的骚扰或侵犯。“47款应用的隐私条款内容不符合标准,其中34款应用没有隐私条款。”在最近对100款移动应用进行评估后,中国消费者协会发现,滥用移动应用的使用权和不合标准的隐私条款可能会导致用户隐私泄露。
最近,全球网络安全领导者rsa security进行的一项全球调查显示,企业如何使用客户数据与消费者的期望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然而,消费者对大量高调数据被泄露的强烈反应也暴露了数字转型的潜在风险:失去客户信任。
标题:失去客户信任 微信澄清难解公众隐私焦虑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10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