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45字,读完约4分钟
3月22日,在中国证监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证监会发言人高丽连续公布了2018年涉及债券业务的三次专项现场检查结果。结合一个月前发布的2018年公司债券发行人现场检查结果,中国证监会2018年债券业务现场检查结束。
现场检查对资本市场来说并不陌生。在ipo业务中,中国证监会采用这种检查方法。由于这种执法手段针对性强,现场检查容易发现细节,对市场有很强的威慑作用。中国证监会还将现场检查作为监管债券市场的重要执法手段。
据记者了解,中国证监会已经对债券业务进行了4年的现场检查。自2015年以来,中国证监会首次对公司债券发行人进行了现场检查,2016年对证券公司公司债券业务进行了现场检查,2018年对资产证券化业务和评级机构进行了现场检查,进一步完成了对市场参与者的覆盖。
公司债券业务:规范化检查
公司债券是券商债券业务的核心部分。记者了解到,在专项现场检查中,中国证监会派出36个证监局及相关单位对63家证券公司的公司债券业务进行了专项现场检查。
3月22日,国信证券固定收益部的一位人士向记者透露:“如果选择现场检查。从公司到项目团队都会紧张。因为现场检查的冲击远远超过了一般的监督和审计工作。规范的现场检查将对中介机构和发行人起到指导作用。”
高丽透露:“这次现场检查发现,证券公司的公司债券业务合规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过去检查中出现的制度不完善、承销业务不规范等问题已大大减少,但尽职调查、募集资金使用、信息披露等问题仍然突出。”
针对发现的问题,相关证监局对5家机构采取了出具警示函、责令整改等行政监管措施;同期,发行人证监局对证券公司进行了扩大检查,对12家机构和4名责任人采取了16项行政监管措施。
自2015年以来,中国证监会完成了对125家次级证券公司和437个项目的现场检查,对中介机构和个人采取了49项行政监管措施。
证券公司和基金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的验证是2018年专项验证的新项目。“此前,当地证监局也组织了现场检查,但证监会规划的专项现场检查在资产证券化业务中尚属首次。”上海某经纪公司固定收益业务部的一位人士透露。
记者了解到,在专项现场检查中,中国证监会派出36个证监局及相关单位对42家证券公司和21家基金子公司的资产证券化业务进行了检查。
从现场检查结果来看,中国证监会对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制度体系的逐步完善、合规意识和执业水平的稳步提高感到满意。此前,中国证监会明确指出,基金子公司的尽职调查和期限管理能力普遍较弱。
但高丽也指出:“此次现场检查仍发现券商和基金子公司尽职调查工作不独立、不充分,基础资产运营监控不到位,现金流量归集不规范,信息披露不准确、不完整。针对存在的问题,证监局采取了六项行政监管措施。”
评级机构首次上市
中国证监会对评级机构进行的专项现场检查在历史上尚属首次。但是,与上述专项检查不同,对证券评级机构的核查并没有扩展到全国。中国证监会组织北京、天津、上海、深圳证监局会同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证券业协会、交易商协会对7家证券评级机构进行现场检查。
“与经纪人和债券发行人相比,评级机构的数量有限。这次现场检查的另一个亮点是由经销商协会进行的首次联合执法。去年年底,中国证监会的债券市场执法权得到明确,今后几年将对评级机构进行现场检查。”北京一家评级机构的一名人士22日告诉记者。
在这次检查中,监管部门陆续发现了评级机构的各种乱象,现场检查的7家评级机构中有4家受到了处罚。
大公国际受到的处罚最重,北京证监局责令大公国际在一年内整改。整改期间,不得承接新的证券评级业务,不得更换不合格的高级管理人员。东方金城、新世纪和中国程心三家机构收到了监管警告信。
高丽直言不讳地说:“在检查期间,人们发现一些证券评级机构存在很多问题。一是缺乏利益冲突防范机制,证券评级业务的开展违反了独立性原则;二是评级质量控制不到位,评级上调缺乏客观依据;三是跟踪评级制度落实不到位,被评估对象的重大变化没有引起重视,跟踪评级没有及时启动;第四,资产证券化项目尽职调查不足,现金流预测不审慎。”
例如,大公国际发现的一些问题震惊了市场,其中最严重的是大公国际在提供评级服务的同时为发行人提供咨询服务,收取高额费用,违反了独立性原则。
标题:证监会现场检查首次覆盖评级机构:四家评级公司被罚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10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