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52字,读完约4分钟
去年以来,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经营环境明显改善,微观主体活力不断增强。
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
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连续三次提到“微观主体活力”:重点将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纳入2019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强调增强微观主体的活力,发挥企业和企业家的主观能动性;在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部署中,提出要着力增强微观主体的活力,推动相关改革向更深、更务实的方向发展。
“这些都清楚地表明,党中央将进一步激发微观主体的活力作为改革的重要方向,作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也是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重要出发点之一。”CPPCC全国委员会经济委员会主任尚福林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主任赵昌文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采访时表示,“增强微观主体活力”的要求充分体现了问题导向。微观主体具有生命力,是经济健康良性循环的基础。微观主体缺乏活力不仅会影响企业自身的效率,还会导致整个经济体系的收缩。如果企业不投资和发展,政府就没有税收,社会就没有就业,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微观主体没有生命力,导致“新进不去,旧出不去”,新陈代谢规律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去年,国务院财政委员会提出“实施稳健的中性货币政策,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功能,形成三角支撑框架,促进国民经济整体良性循环。”如果微观主体没有活力,金融风险也会增加。
赵昌文说,目前,中国经济面临三大结构性失衡:实体经济与金融失衡、实体经济与房地产失衡、实体经济内部供需失衡。尤其是前两种失衡导致大量生产要素“脱离现实”,严重损害了实体经济的基础,尤其是制造业。要增强微观主体的活力,必须首先解决“脱离实际”的问题,保证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的协调发展。
微观主体的活力得到显著提高
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各种原因,企业综合要素成本增加,企业利润率下降,导致企业竞争力和再投资能力减弱。“从这个角度来看,增强微观主体的活力意味着有一个更公平的竞争市场环境,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经营环境,并通过减税和减费等措施降低企业在实体经济中的成本。”赵昌文说。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不断部署和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更大程度地激发市场活力。根据世界银行的商业环境报告,2018年,中国在190个经济体中排名比前一年高32位。
2018年,中国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全面铺开,国有企业改革、价格改革和投资改革稳步推进,产权保护体系不断完善。每年减免税费的规模约为1.3万亿元,这对激发市场活力、减轻企业负担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强调要不断为民营经济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帮助民营经济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并提出做好落实六项政策措施。此后,各部门和各地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去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在减税、减费、市场准入、公平竞争、转变政府职能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新措施。随着相关政策的逐步实施,微观主体的活力明显增强。”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员、企业研究部主任刘兴国说。
一方面,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得到增强。据统计,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6351.4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民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7137亿元,增长11.9%;中央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均创历史新高,同比分别增长10.1%和16.7%。另一方面,商业环境进一步改善,新企业数量继续快速增长。2018年,中国有21,495,800个新市场参与者,包括670万个新企业,平均每天有18,300个新企业。
切实把市场活力转化为发展动力
为了增强微观主体的活力,各种“真实把戏”和“硬把戏”仍在接力中被引入。
2月2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制定有关企业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必须听取有关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的意见,使政府决策更加符合实际和民意。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取消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部分产品注册初审等25个行政许可项目。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强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2019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还将提高效率,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和减费。
标题:「迎接全国两会」进一步激发微观主体活力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12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