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16字,读完约3分钟

“一方愿意购买,另一方愿意出售,这似乎是一种市场行为,但用户在与知网的价格谈判中几乎没有讨价还价的能力。而且,知网垄断地位的形成并不完全是由市场造成的。例如,根据规定,本科生和硕士生必须通过《知网》查看论文,然后才能成功通过答辩并从大学毕业。”

科技日报评知网涉嫌垄断:用公共论文筑垄断高墙

最近,知网陷入了舆论漩涡,其垄断学术资源的话题引起了公众的关注。

公众舆论对知网的关注由来已久。作为中国最大的文献数据库,知网收集了超过95%的官方出版的中文学术资源,是人们检索和下载学术资源最常用的网站。大学和研究人员在进行学术研究时很难绕开知网。然而,知网的服务成本却在逐年上升,这使得高校称之为“负担不起”。

科技日报评知网涉嫌垄断:用公共论文筑垄断高墙

武汉理工大学和北京大学对涨价不满,一度停止使用知网。据武汉理工大学统计,2010年至2016年,知网的报价增长了132.86%。对于个人用户来说,研究人员必须付费从《知网》上下载他们的学术论文,而《知网》上确实有很多空位。知网不退还充值余额的专横做法也吸引了用户将其告上法庭。

科技日报评知网涉嫌垄断:用公共论文筑垄断高墙

一方面,教师和学生的学术成果几乎免费上传到知网,知网付给一些作者的报酬或版税很低;另一方面,知网年收入近10亿元,毛利率高达58.83%。很难说这种牟取暴利的收费模式是合理的,也难怪有些人批评知网利用论文赚钱,让学术成为一门生意。

科技日报评知网涉嫌垄断:用公共论文筑垄断高墙

一些评论者认为知网需要投资和成本来组织和运营数据。用户购买知网的服务是一种市场行为,而知网不是作为一个企业来做公益的。但首先,学术论文是一种公共资源,学术论文的共享是学术交流的基础。作为中国知识基础设施项目的一部分,知网负责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的传播、共享和增值利用。这就决定了知网不是一个纯粹的市场主体,而是一个公共企业,应该体现一定的公益性,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连续几年的涨价带来了巨大的利润,阻碍了学术资源的共享和学术传播,也违背了知识基础设施建设的初衷。

科技日报评知网涉嫌垄断:用公共论文筑垄断高墙

一方愿意购买,另一方愿意出售,这似乎是一种市场行为,但用户在与知网的价格谈判中几乎没有讨价还价的能力。一位学校图书馆的负责人曾经告诉媒体,知网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向学校报价,报价是“死数字”,所以没有谈判的余地。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中,买方和卖方应该有平等的地位。买方几乎没有讨价还价的能力,那么什么是平等?而且,知网垄断地位的形成并不完全是由市场造成的。例如,根据规定,本科生和硕士生必须通过《知网》来检查他们的论文,这样他们就可以成功地获得国防资格并从学院和大学毕业。

科技日报评知网涉嫌垄断:用公共论文筑垄断高墙

知网之所以有信心逐年提高价格,是因为没有其他更好的数据平台可以取代知网。虽然用户不满意,但用脚投票很难。尽管北京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曾经停止使用知网,但他们最终妥协了。这种局面的形成不得不说是令人尴尬的。

科技日报评知网涉嫌垄断:用公共论文筑垄断高墙

为了降低学术资源传播的门槛,知网应该正视自身的社会责任,在商业性和公益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不能打着知识基础设施项目的旗号获得政策支持,并以高额费用垄断公共学术资源,规避社会责任。占据两端显然没有意义。

科技日报评知网涉嫌垄断:用公共论文筑垄断高墙

政府还应规范相关数据库的商业运作,以降低学术共享和传播的门槛以及获取知识的成本。同时,高校间学术资源共享平台和机制有待加强。目前有一些学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了免费检索和下载。当有一个替代平台时,知网会带走它的力量。

标题:科技日报评知网涉嫌垄断:用公共论文筑垄断高墙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13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