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19字,读完约3分钟
在中国香港为无利可图的生物医药企业上市打开大门,而科技局重点支持生物医药企业上市的背景下,生物医药得到了政府和资金的支持,这也加速了一些有发展潜力的生物医药项目的融资。
近日,青岛港院士陈普院士成功举办了一系列生物医学推广活动。记者了解到,在推介会上,海尔生物医药等11家企业签署了49亿元的生物医药产品和产业平台建设运营合作合同,22家企业与院士团队达成了近110亿元的疤痕修复、多肽小核酸等项目合作意向。
为了推动这一项目,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纳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创始人陈普介绍说,R&D生物医药企业的资金越多越好。资金的可用性有助于企业开展更多的项目,从而分散风险。
但是,“生物医学在创新研发阶段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它在每个临床阶段的研发都是有价值的。”陈普表示,这也将有助于企业在未来敲开上市的大门。
核心技术是关键
陈普告诉记者,纳特是首批进入院士港的企业之一。在成立之初,政府给予了重要支持,包括早期资助和建立世界级的生物医学研究与发展平台。
据陈普介绍,目前,土人的大部分项目属于临床前研究,一些产品已经通过了一些医院的伦理委员会对患者进行了审查。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国家鼓励创新和药品审批改革,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制药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月,全球有4100多家新药研发公司,中国拥有的新药研发企业数量位居加拿大第三,占全球的5%(美国为47%,英国为6%);中国的医药研发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可以预见,中国生物医药企业的R&D实力有了很大提高,融资的关键将取决于企业是否拥有核心技术。”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据了解,目前,纳特生物医学公司重点开发三个项目,包括核酸药物,免疫疗法和体外肿瘤模型。
“这些都是在早期技术研究基础上产生的新项目,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陈普说,该公司也有一些项目储备。如果政策和资金支持到位,将开展更多的新药研发项目。
陈普介绍说:“我们拥有纳米多肽的专利,也就是说,我们利用纳米技术对多肽进行修饰和修饰,然后利用它进行靶向给药,辅助靶向给药。这种多肽用于治疗的量很少,其合成也很复杂。一旦可以使用,它可以在治疗中发挥很大的靶向作用。在销售时,价格超过每克100万元,小规模销售已经开始。”
"当我们研究小核酸药物时,我们使用了纳米多肽技术."陈普介绍说,该公司的另一个重点项目——体外3D肿瘤模型,其原理是在体外建立患者组织,这有助于医生在体外筛选和开发药物。公司的免疫治疗方向有望克服现有药物的缺陷,减少现有药物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
多公司规划和上市
据记者统计,在香港上市的生物医药企业处于亏损阶段的数量正在增加,其中包括格力药业、百济神州、基石药业、华菱药业等。在推介会上,陈普还介绍了投资者关注的上市计划。
陈普说,生物医学研究和开发是一个典型的“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长周期”的行业,但这些项目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其研究和开发在每个临床阶段都是有价值的。
陈普表示:“公司根据生物医药研发规则,对产品管道进行了梳理和评估,重点关注三个项目。我们的计划是在一至两年内获得临床批准,即ind。然后可以进行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如果达到临床一期和临床二期,则证明该技术路线的正确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对我们来说,每年都实现里程碑式的目标是非常有价值的。科学和技术委员会,特别是香港证券交易所,将认识到这一点,并允许合格的生物医药企业申请上市。
标题:科创板等力挺生物医药 研发型创新药企融资提速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14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