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10字,读完约5分钟
为中小企业融资锁定万亿美元的市场
银行努力为供应链融资
“链条”中企业的财务问题
当《中国证券报》记者在常州调查时,进士机器人常州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进士坦言,“有订单,但由于资金预付款,接受订单压力太大。在机器人行业,一般的付款方式是买方在签订合同后只需预付30%,其余的60%和10%在设备安装使用一年后支付。”
刘进士告诉记者:“按照传统的信贷方式,如订单融资,银行只有在客户担保的情况下才能放贷。客户往往不愿意为供应商提供担保,或者中间有复杂的程序,导致融资不畅,生存压力倍增。”
主要从事建筑材料的常州强龙福安建材有限公司也有同样的苦恼。该公司董事长卢建伟向记者抱怨道:“通常的货款在年底前无法收回30%-40%。过去,会计期间为3个月。如果你再开一张6个月的银行承兑汇票,实际的开户期限是9个月;贷款利率至少为10%。我们可用于抵押的固定资产不多,有时我们需要寻求私人借贷融资。”
业内人士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信贷模式很难奏效。供应链金融的背景是融资的结构分化。由于业务发展过程中资金短缺,供应链金融应运而生。
联讯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李麒麟指出,对于银行来说,大企业资质好,还款能力强。许多银行争夺大企业的业务,而银行的利润空有限;对于企业来说,大企业很容易发放信贷,这可能导致过度负债。然而,中小企业经营时间短,财务信息披露不充分,难以提供合格的抵押物。一般来说,他们不够资格获得银行信贷。
李麒麟说:“总的来说,大企业信贷过度,产能过剩;中小企业缺乏融资,发展困难。这种模式对银行、企业和整个社会的利益都有一定的弊端。”
打开万亿美元的市场空室
根据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余额达到13.48万亿元,比2016年增长8.5%。分析师表示,如何盘活如此大量的资金,从而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是当今许多金融机构需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未来产业研究所的预测,到2020年,国内供应链金融市场的规模预计将接近15万亿元。中泰证券预测,2020年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将达到18.18万亿元。Epro研究所认为,在中国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供应链金融的增长率超过25%。受监管政策影响,互联网金融的C端业务受到冲击,B端业务有望爆发。到2020年,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的规模将达到27万亿元左右。
目前,不仅中国农、工、建四大银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等股份制银行,浙商银行、江苏银行等中小银行也在积极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许多银行相继推出了在线供应链金融产品。由于地区和行业不同,每种产品都有自己的特点。值得注意的是,依靠各银行开发的供应链金融平台,许多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得到了有效降低。
通过企业调研,浙商银行推出了三大平台:集合融资平台、应收账款链平台和易企银行平台。浙商银行公司业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应收账款链平台上,企业可以办理应收账款的发放、接收、支付、转让、质押和兑现、提前实现应收账款或实现无障碍流通等业务,让企业敢于接受大额订单,不怕应收账款的账期。
《中国证券报》记者在江苏大型民营钢铁企业永钢集团看到,近年来,由于产品的升级和优化,产生了大量以往从未有过的应收账款。然而,在浙商银行的帮助下,永钢集团重振了应收账款,实现了多渠道、多元化融资,优化了财务报表。
永钢集团副总裁吴毅介绍,通过浙商银行平台,集团盘活了企业账上的大型央企应收账款,并将其用于支付永钢对上游的欠款,帮助上游焦炭、煤炭企业等资金压力较大的集团在浙商银行信贷体系中实现提前变现,获得相对较低的融资成本。
应收账款连锁平台推出近一年后,截至今年8月底,浙商银行帮助企业搭建了830个平台,用户超过3000人,累计应收账款超过610亿元。
光大银行的电子连锁保理业务是与tcl集团的简单汇款平台合作。在这个平台上,tcl作为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开发出了独特的简单交换平台的"金纸",在这个平台上是可拆卸的、可转移的、可熔的。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企业可以借助“金单”在简单的交易平台上方便地进行账户支付、融资等操作。截至今年8月31日,单纯形上注册的企业有8400家,其中95%以上是小微企业。
中国光大银行贸易金融部融资中心主任田华表示,通过使用阳光电子连锁等产品,整个流程可以在线操作,直观、深入地嵌入到交易过程中,提高安全性和风险控制,将有效缓解这种局面。此外,产业链中的一级、二级甚至四级、五级供应商可以共享信用,实现双赢。
数据显示,光大银行自成立以来已与30多家核心企业合作,为其上下游企业提供了超过100亿元的融资,并转让了近1万张发票。
供应链金融还是走向“去核心化”
标题:锚定中小企业融资万亿级市场 银行发力供应链金融蓝海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16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