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15字,读完约3分钟
谁拥有“校企合作”的最终解释权?
近日,郑州科技学院的学生告诉记者,他们正在学习经济学,在学校的安排下,他们将于24日至26日分批前往武汉,为即将到来的双十一进行排序和表达。该校解释说,这一职业仍然是相对对口的。"有很多工作要做,不仅仅是挑选快递."(10月22日,杨光新闻)
在双十一的物流“短期用工荒”中,鸡贼终于在“校企合作”中赢得了一张王牌:营销和财务管理,这一切都被怀疑是被安排来“接快递”的。
学生有学生的证明,学校有学校的说辞,这似乎是不一致的。然而,首先,一些学生报告说,许多学习计算机和轨道交通设计的学生被送到苏州伊瑞光电装配线后被迫加班;报道播出后,学校其他部门的学生告诉记者,他们将被安排在武汉和南京的物流公司做快递分拣员,为双十一做准备。在在职培训中,物流企业的学生要在幻灯片上写:“三班倒,工资分为两种类型: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基本工资为1890元,绩效工资为472元。其余的,学生需要通过加班费或5美分。计件工资。”
报道到这个份上,学校所谓的“多工种对口实习”,难道没有挨揍的耻辱吗?
学校关于“校企合作”的争论就像马蜂窝的“真实数据”一样,是一种自言自语的解释。然而,我担心监管当局应该有一个关于真相的第三方声明。早在2016年,教育部就通知了一批组织学生实习的职业学校,并要求地方教育部门始终按照《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条例》控制实习违规的高压局面。今年4月,教育部再次强调禁止强迫学生实习。事实上,从一个合理的角度来看,混乱的实习是最容易展示的——涉及到大量的学生,而报纸终究是挡不住火的;相关企业有名字和姓氏,很难在程序上作弊。但是为什么所谓的“实习”总是隔一段时间就吹一次?
说到底,这只是因为“校企合作”的最终解释权在学校手中。
这就像所谓的“无限套餐”。当文字游戏的技巧掌握在有权有势的人手中时,把鹿称为马并不罕见。这种一刀切的制度安排堵塞了学生权利救济的渠道。此外,带有文凭或学分的卡片很紧迫,大多数学生都气得说不出话来。此外,违反规定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计,犯罪的人还在继续。多年来,有无数的实习被怀疑非法就业,但有几个企业已负责惩罚性损害赔偿,有几个主要关闭了他们的大门,因此。知情的批评是无痛的,与黑暗的利润相比实在微不足道。
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不是没有它。最简单的就是加强对实习的审慎审批:所有实习都必须经过高等教育主管部门的审批,事后要追究审批人的“双重责任”;对口实习企业必须得到当地劳动部门的批准,而且事故发生后还必须“坐在一起”履行监管职责。至于有关学校,一票否决制度会在出现问题时停止招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护实习生的合法权益,从根本上解决校企合作中的利益合谋问题。
标题:“校企合作”最终解释权在谁手里?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16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