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56字,读完约5分钟
今年以来,已有8家房地产企业在香港提交上市申请,其中大部分是规模较小的区域性房地产企业。行业分析指出,香港上市背后凸显的是中小房企的融资困境。
炎热的夏日已经过去,但香港证券交易所依然生机勃勃。
殷诚国际在香港提交招股说明书后,中国内地房地产公司德信中国也开始在香港上市。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今年以来,共有8家房地产企业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提交了上市申请,它们是红阳地产、万创国际、大发地产、美的地产、万诚控股、恒达集团、殷诚国际和德信中国。此外,郑融地产和红阳地产今年成功登陆HKEx。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提交的ipo申请大多是小批量的区域性房地产企业,受欢迎程度低于龙头房地产企业。
那么,在香港上市背后,是否存在一种蛰伏的“准备好了”或另一种“隐藏的感觉”?
中小住宅企业盛宴
郑融地产于今年1月16日在香港上市,很多人对此并不感到意外。毕竟,作为为数不多的进入前30名的房地产上市企业之一,郑融地产通过资本市场与规模达1000亿的福建“兄弟”结盟没有错。
除了规模相对较大的郑融房地产外,今年提交ipo申请的房企大多为中小房企,与郑融房地产相比差距较大。例如,截至2018年2月28日,大发地产的土壤储量只有172万平方米,项目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并不分散,2017年的收入只有44.1亿元。
事实上,万创国际、万成控股、殷诚国际、恒达集团和德信中国这些在中国并不知名的公司,在各自的招股说明书被披露后,突然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它们是房地产江湖中的“苍海遗骨”。然而,与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扩张的房地产龙头企业不同,这些房地产企业往往保持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引发房地产行业金字塔顶端格局的变化。
事实上,万创国际直到2015年12月才获得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证书,2017年的收入只有6.3亿元,业务主要集中在安徽省。截至2018年3月31日,万成控股2017年收入仅为9.7亿元,目前的布局仍局限于天津、惠州和河南驻马店。恒大集团声称自己是河南省许昌市最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但目前的业务只涉及河南省的郑州市和信阳市,除了许昌作为大本营。2017年,公司销售收入为14.64亿元。
或者如鸿阳地产董事长曾焕沙所说,这些区域性房地产企业青睐香港的资本市场,因为它非常开放。然而,许多市场分析师认为,寻求上市或面临更快收获的竞争压力的中小房企希望通过上市为自己的城市赢得更多机会。
生存需求
融创中国董事长孙宏斌曾经说过,今天的房地产市场是大公司的“DIA时代”。“因为大公司不断地兼并小公司的市场份额,小公司就消失了,这个时代也就结束了。”
据Cree统计,截至2018年5月底,融创、保利、恒大、碧桂园、绿地、万科的总销售规模达到12359.5亿元,相当于二、三级房企的总业绩。为中小型住房企业保留的是“住宅”——像生存的空房。即使是在2016年房地产百强企业中排名第23位的郑融房地产,在当时的合同销售中也只占全国房地产市场的0.31%。
1000亿元的规模是目标,是房地产企业主宰房地产市场的基础,是避免被挤出市场的“金钟罩”。然而,1000亿元的规模意味着持续的投资和发展,其背后需要的是源源不断的资金。根据招股说明书,从郑融房地产到德信中国,都有不小的融资需求。
一些住房企业筹集资金用于还款。例如,郑融房地产在招股说明书中承认,上市筹集的资金将用于现有房地产项目的开发,还将偿还大部分现有的计息银行和其他贷款。
“我们继续寻求融资机会来支持我们的业务”,郑融房地产谈到了融资和业务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
对于中小房企来说,融资日益困难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万创国际在招股说明书中描述了其贷款渠道的限制:“我们无法通过现有的信贷融资以低成本获得足够的贷款。”
大发地产的销售规模愿景是“未来五年达到3000亿元”,2017年业绩实现了跨越式增长,但2017年1.5亿元的利润似乎与快速扩张所需的营运资金不匹配或不支持,对资本的渴求正在逐渐显现。根据招股说明书,2017年,大发地产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从2016年的8.55亿元大幅下降至-23.93亿元。截至2018年2月28日,公司的计息银行及其他贷款达到11.5亿元,是同期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两倍。
截至2017年底,资产负债率达到404.7%的恒达集团在其招股说明书中披露,预计2018年和2019年分别借款约6.18亿元和3.26亿元,均超过公司2017年1.37亿元的利润规模。
在快速扩张的需求下,现金为王。
标题:中小房企扎堆赴港 融资需求突显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17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