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72字,读完约4分钟
随着2018年a股上市公司半年度报告的披露结束,上市金融机构的区块链布局也浮出水面。在a股市场,至少有17家金融机构在半年度报告中披露了区块链科技的最新动向。在应用场景中,“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已经成为最主流的组合,并登陆了许多服务平台。
其中,工行的“工行电子函件”、平安银行的“供应链应收账款服务平台”和桂阳银行的“双荣连锁”,都利用区块链技术帮助实体经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痛点。
此外,贸易融资和客户服务也成为金融机构青睐的区块链应用领域,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光大银行在此取得了不少成绩。可以看出,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
中国工商银行、平安银行
“登陆沙滩”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是银行将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联系起来,提供灵活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
目前,供应链金融在中国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然而,得益于应收账款、商业票据和融资租赁市场的不断发展,供应链金融在中国发展迅速。据报道,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的规模已经超过10万亿元。
《证券日报》记者根据《东方财富》的统计选择,在沪深两市金融业的87家上市公司中,有17家在半年报中突出了区块链科技的研究成果,有15家是银行,占绝大多数。其中,供应链金融已成为与区块链技术联系最频繁的领域,并成为金融机构布局区块链的主战场。
供应链金融是业绩最集中的领域,包括工行、平安银行、交通银行、南京银行、贵阳银行等10多家金融机构,其中含金量最高的服务平台成为主pk的焦点,工行的“工行电子函件”和平安银行的“供应链应收账款服务平台”各有侧重。
工行平台的特点是注重授信。在2018年半年度报告中,工行表示积极开展网上供应链融资服务,利用区块链技术打造核心企业跨层级信用转移工具“工行电子信函”,支持核心企业信用向产业链末端小微企业延伸。
事实上,区块链的技术特点可以有效解决供应链中金融信贷的痛点。
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供应链金融系统的信用渗透,解决二级供应商和分销商融资困难和融资昂贵的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在2018年中国块状产业链白皮书中指出,区块链在其中主要扮演两个角色。第一个是确认核心企业权利的过程,包括核实和确认整个票据的真实有效性;二是证明债权凭证转让的真实有效性,确保债权凭证不被伪造,实现信用开放,进而解决二级供应商的信用融资困境。
平安银行专注于发展应收账款业务。平安银行依托a(人工智能)、b(区块链区块链)和c(云计算云计算)技术,构建供应链应收账款服务平台,提升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为核心企业产业链上游供应商提供网上应收账款交易和流通服务,推动供应链金融业务“双光”转型,支持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融资。2017年底,sas平台业务通过监管备案完成了首次融资。2018年上半年,sas平台的业务规模超过10亿元,数百名用户获得了平台服务支持。
在商业银行的业务实践中,一般认为供应链金融的产品可以分为三类:应收账款(基于应收账款融资)、提前还款(提前还款融资)和存货(即期质押融资)。一位银行家解释说,应收账款融资是指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在供应链核心企业的承诺下,以未到期的应收账款向金融机构贷款的融资方式。
传统金融机构集体进入供应链金融绝非偶然。供应链金融被认为是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第一战场,这在市场上一直很流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论?
杨志平是Keda chain planet的分析师,在传统金融行业担任高级分析师已有多年经验,并对供应链金融进行了深入研究。她分析了《证券日报》的记者。在传统模型中,核心企业不掌握自己的生产、经营和销售情况,没有足够的数据来判断上下游企业的信用状况;此外,供应链中的确认权不明确,使得商业银行难以评估企业信用,最终导致生态融资不畅。
“区块链技术的介入主要可以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解决信用数据库问题。数据庞大有序,不可篡改;另一个问题是权利的确认问题,即债权人的权利是具体的、可追溯的和永久保存的。”杨志平进一步补充道。
“区块链+供应链金融”
还在磨合阶段
虽然市场上掌声雷动,“区块链+供应链金融”仍处于“鼓掌不卖”的尴尬境地。
从理论上讲,区块链的特点,如不可改变和可追溯,是供应链金融的痛苦。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实际障碍。杨志平认为,目前供应链金融的实际应用还相当不成熟。
标题:17家上市金融公司抢滩区块链 与供应链组合成主流模式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18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