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29字,读完约5分钟
——“还有一块钱可以买吗?”
——“扔一半”,“如果有,反正也要丢那么多”,“如果校长差一点就丢了,我就留着,看他能不能创出新低”,“如果他输了9万多,坚持就是胜利”。
这是一个发生在一个著名的金融平台基金酒吧的对话。这些网民共同指出了一个巨大的基金——富国改革激励基金。在这个基金的讨论区,每天,基本的人都在出牌,有很多人在抱怨,一些大输家说他们想补仓或坚持持仓。
富国改革激励基金成立于2015年5月,初始规模为130亿元。自三年半前成立以来,该基金经常在“表现不佳”方面设定一个基准,在所有股票基金中,这个基准一直相对较低。富国基金官方网站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该基金的资产规模仅为21亿元,发行总份额也降至51.49亿元。截至1月17日,该基金的净值已降至0.42元,较成立时下跌58%。
事实上,市场上有许多类似的巨额亏损基金。
许多业内人士向《经济观察报》表示,在过去几轮市场状况良好的市场中,一些基金公司在管理费和规模效应的诱惑下盲目扩张,但未能匹配足够的管理能力,最终导致基金回报为负,损害投资者利益。
华南某中型基金公司总经理直言不讳地表示,这些基金出现的背后,也与一些基金公司管理制度不健全有关,包括投资研究评估标准和评估周期。
“尴尬与扭曲”的扩张
在公募基金行业,每一次数百亿的产品出现,都会引起一阵欢呼和关注。追求规模似乎已经成为这个行业的思维习惯。然而,如果严格的风险控制体系、优秀的投资和研究能力以及稳定的投资收益没有叠加,这些暂时的繁荣将只是一个虚幻的泡沫。
中国人民银行在2018年解读货币市场基金新规时提到,目前行业内部分基金盲目扩张,存在潜在的系统性风险。
上述富国改革动力基金成立之初,是一个数百亿美元的产品。产品首次发行时,每1元发行132.55亿份,参与人数超过14万人。该基金自成立三年半以来,经历了三位基金经理,但该基金从未在一天内赚过钱,只在成立当天净值为1,然后一直波动至0.42,属于“一亏到底”。
同样遭受严重损失的还有E基金的新常态基金和工银瑞信网络附加基金。在发行初期,它们都超过了100亿元,但自成立以来,它们的亏损也超过了50%。这两只基金的投资目标还提到,“通过选股和风险控制,我们努力为基金份额持有人获得超过业绩基准的收益。”“这些基金都是在牛市中建立的。在当时的市场条件下,许多基金公司发行新产品,投资者愿意支付账单。但是,一些基金没有跟上管理,然后叠加市场,现在不是很好,导致产品的最终损失。”上述南华基金公司的总经理说。
他认为,基金公司在发行产品之前应该仔细考虑,而不应该只关注管理费和产品规模。利用市场盲目扩大规模只是短视行为,所以应该着眼长远,注重长期稳定的业绩。
他补充说,由于盲目扩张,一些公司的基金经理还兼任多种产品的基金经理,这给他们的产品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在许多情况下,他们负责的这些产品的风格非常不同。主题、行业和规模也大不相同。基金经理并非无所不能,通常只擅长管理某些类型的产品。这对他们来说太难了。”
对于一些中小基金公司来说,公司的扩张有其自身的无奈。为了填补产品线的空缺口,这些公司需要按照既定的计划发布新产品,但大公司基本上已经占据了大部分产品线,中小公司很难取得优异的业绩和规模。“但如果你放弃扩张,基金公司就相当于放弃了部分业务和一个有可能胜出的职位,而他们并不愿意。”深圳某基金公司股权产品投资总监指出,众多小型基金大量出现、清算浪潮越来越高的原因,也与基金公司盲目扩张基金产品有关。
根据整体数据,截至2018年底,剔除货币资金和短期金融债券基金后,公共基金总资产为4.86万亿元,比2017年同期增加0.38万亿元。然而,与去年相比,股票基金的规模减少了0.52万亿元。这意味着2018年的库存产品之战是在库存减少的残酷背景下进行的。同时,正因为基金产品的清算对基金产品数量的增长产生了显著影响,而且2018年新成立的基金数量远远高于实际增加的基金数量,所以新基金的发行所带来的增量成为了一个虚幻的泡沫。
事实上,基金规模太小,不可能一直面临清算风险。根据《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第四十四条,“开放式基金的基金合同生效后,基金份额持有人少于200人或者基金净资产值少于5000万元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及时向中国证监会报告;连续20个工作日出现上述情况的,基金管理人应当说明原因,并向中国证监会提交解决方案。”。
克制和救赎
标题:公募盲目扩张之殇:巨无霸基金频现巨亏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18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