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36字,读完约4分钟
10月以来,监管力度加大,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减轻企业税收负担、解决融资难等六项措施。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总方针政策下,金融监管部门、地区和银行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支持措施。
要“平等对待”各类企业,就必须严格遵守银行的信贷标准,不能放松,这是市场的预期,也是监管部门的推动。
“125”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刀切”
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央行近日发布的《中国货币政策实施报告(2018年第三季度)》(以下简称《报告》)认为,总体而言,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预期不稳定、金融风险偏好下降、融资渠道狭窄是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主要表现。一些民营企业陷入债务违约的恶性循环,信贷融资难度加大,企业财务状况恶化与融资环境变化相互促进。此外,《报告》还指出,部分原因还来自治理机制不完善、金融体系不规范、过度投融资、过度多元化,导致财务杠杆较高、抗风险能力较弱。
近日,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短期贷款和长期投资,即企业利用银行短期贷款融资进行长期投资,希望快速赚钱,是民营企业这一困境的导火线,根本症结在于企业家的管理素质。
当然,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业在为私营企业服务方面存在一些缺陷。“金融机构过度依赖抵押担保、激励评估机制不完善、尽职调查和豁免执行不力等体制因素也加剧了私营企业的融资困难。”报告提到了这一点。
“在中国目前的金融结构下,银行是大多数民营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增加贷款量是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主要力量,是民营企业的‘救命良药’。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海峰告诉英国《金融时报》记者。
为解决这一问题,11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监会主席郭树清提出,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应初步考虑实现“125”目标,即在新增企业贷款中,大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不低于1/3,中小银行不低于2/3。经过三年的努力,银行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应不低于新增企业贷款的50%。
“十二五”规划对大多数银行来说确实是一个挑战,因为它们的主要信贷客户是国有企业和政府融资平台。此外,也有一些市场参与者担心贷款要求将“一刀切”,这将导致银行资产质量下降。
银监会相关人士回应称,“125”不是一个僵化的评估指标,不会采用简单机械的“一刀切”模式,将尊重银行基于风险管控的定位和自主经营权。银行应按照市场化和法治原则,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公司治理良好、债务水平合理、业绩良好的民营企业提供与国有企业同等的信贷支持。
“目前,市场上对‘125’政策存在误解和误传。”贺海峰认为,“125”政策不仅是一个目标方向,也是一种手段和机制,是一项标本兼治、长期惠及民营企业的财政政策。在向市场传递明确的政策意图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尽快形成示范案例。
“目前,对私营企业的信贷供应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成比例。增加对私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并不意味着‘洪水泛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对英国《金融时报》记者表示,该行对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实体经济的支持,更多的是信贷结构的调整,而不是总量的扩大,这体现在该行逐步撤销对“僵尸企业”的金融支持,以及对新增贷款的控制和优化。
事实上,不同的银行在坚持自身定位特色的基础上,设计了许多支持民营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有些银行在探索中实现了“差异化发展”。
作为一家25年来专注于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小型银行,其主要客户是小微、农业、农村和农民,ieee研究员、浙江泰隆银行董事长表示,其90%以上的网点位于农村和社区,约50%的员工是账户经理,其99%的信贷资金投资于民营经济,以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截至2018年9月底,泰隆银行99.84%的客户贷款低于500万元,92.45%的客户贷款余额低于100万元,96%的客户贷款低于100万元,68%的客户贷款余额平均每户29万元,初步实现商业可持续性。
作为一家大型银行,中国银行主要在跨境贸易和服务民营企业“走出去”方面进行创新。中国银行公司金融部副总经理严向英国《金融时报》表示,该行启动了全球中小企业跨境投资匹配服务,在全球范围内举办了49次跨境匹配对接会议,有2万多家中外企业参加,现场达成了近1万个初步合作意向。
标题:纾解民企融资难:金融支持措施正在迅速汇集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19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