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16字,读完约5分钟
9月1日,交通运输部的官方网站发表了中国交通新闻网发表的一篇评论文章,对“水滴”和“风车”司机造成乘客死亡的恶性案件进行了评论,称道歉仍是肤浅的。滴滴公司没有真正吸取血案的教训,没有正视安全问题的根源,没有真正解决“多承诺,少整改”的惯性思维,仍然难以理解其追逐商业利益、急于上市的“恶魔”。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交通部官方网站发表的一篇评论文章,内容是关于8月27日之后乘客被打点滴者杀害的恶性案件。
新经纬数据地图中的熊嘉丽
文章标题为“合法合规运营是保障乘客安全的“护身符”,文章指出,8月24日,浙江省乐清市一名女孩被一名打点滴司机残忍杀害。事件发生四天后,滴滴公司的程维和刘清于28日晚联合发表了致歉信,表达了“悲痛和悔恨”以及“向所有人郑重道歉”。虽然道歉姗姗来迟,但我还是感到一丝欣慰,这也说明迪迪已经开始反思了。然而,致歉信中的安全措施主要集中在产品升级、系统功能优化、警企联动等乘客人身安全问题上,却没有提及如何“依法经营、合规经营、加强源头安全”等关键问题。当乘客旅行时,处理他们的安全问题是很重要的。如果滴滴公司的应急措施到位,8月24日的恶性事件是可以避免的。但安全管理强调“预防为主,源头控制”。我们所期望的是,人们出行时不会发生意外,在合法合规的操作中采取预防措施是基本政策,而不是在发生意外后把所有的宝贝都投入到应急处理中。因此,这种道歉仍然是肤浅的,这也反映出滴滴没有真正吸取血案的教训,还没有正视安全问题的根源,还没有真正解决“多承诺、少整改”的惯性思维,还无法理解其追求商业利益、急于上市的“恶魔”。
文章认为,运输服务是一种实体经济,传统和新的运输方式都必须实现真正的客货运输服务。从事客运服务的企业、车辆和驾驶员应具备一定的基本安全条件,并且必须事先防范(不同于货运,货运可以事后补偿),这是国内外的共识。为确保安全和服务的基本要求,政府部门依法对客运服务经营者、车辆和驾驶员实施许可管理,这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也是公共客运安全和服务的底线要求。合法合规经营是企业最基本的责任。如果一个企业连合法合规的经营都做不到,那就承诺其他的措施,比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滴滴公司重视交通评估,却忽视法律法规,忽视乘客安全,其根本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在这样一个错误的方向上谈论安全,甚至以生命换取高额赔偿,无异于从树上抓鱼。
这篇文章强调,没有规则你就不能做一个正方形。要真正解决问题,道歉是远远不够的。既要敬畏法律法规,又要敬畏生命,表现出壮士断腕刮骨治毒的决心,并采取切实措施进行整改。需要注意的是,合法合规的运营是保障乘客安全的“护身符”,是缓解人们“出行难”、“打车难”的关键,也是运营商必须遵守的“底线”。滴滴等平台公司应始终以合法合规经营为前提,做守法、安全、有保障的企业,自觉自愿地把自己的“任性”牢牢地关在法律法规的笼子里,从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出发,从严格合法合规经营出发,积极接受行业监管和社会监督。这是“保护人民群众”的真正安全和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也是赢得公众信任、成为百年企业的“良药”。
早在8月27日,交通部官方网站就刊登了中国交通新闻网关于此案的两篇评论文章。
文章标题为“[点评]”平台公司应把“自责”付诸行动”指出,接连发生的事件充分暴露了滴滴出行平台存在的主要安全风险和管理漏洞,反映出滴滴这样的平台公司片面重视对业务发展和经济效益的追求,而忽视了安全管理。安全底线一次又一次地丢失,没有国家法律法规的恐惧,没有依法经营的意识,没有乘客安全的社会责任,没有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
另一篇名为“[点评]堵住‘滴血’的漏洞”的文章写道,“我们对凶手的残忍行为感到震惊,我们不能容忍企业对生命安全和社会责任的漠视。”如果你事先没有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你就不能积极介入事件,事后炫耀高额赔偿,滴滴的安全底线在哪里?人生只有一次,金钱可以挽回吗?安全漏洞的背后是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机械刚性,但其根源是企业负责人安全责任的严重缺失。
上述文章强调,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任何市场主体都必须在法治的轨道上、在法治的框架内运行,尤其是涉及生命安全的运行行为,更不能脱离法治。平台企业不能依赖这样一个事实,即他们有更多的钱,有更多的车辆、司机和乘客的信息流,所以他们可以无所畏惧和任性地行动。“换句话说,如果不能为乘客的生命安全提供有效的保护措施,这样的企业不会在意。"
标题:交通部时隔4日再批滴滴:致歉是浅层次的 尚未真正吸取教训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21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