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20字,读完约4分钟
中国国有资产预计将于今年10月上市。近日,记者从多方面了解到,目前国有资产调查正在加快进行,与国有资产申报制度相关的准备工作正在全面展开。一个月内,近10个省市做出相关政策安排,推进国有资产申报制度的实施。同时,相关部委的“监管网络”已逐步实现全覆盖,尤其是在国有企业领域。专家表示,超过84万亿元的国有资产将进入全面监管和透明运作。
强化研究关注国有资产“大账簿”的编制
近日,三亚大大小小洞穴开发有限公司、天涯海角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市财政局、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市国土资源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水务局、市林业局等单位迎来了市国有资产调查组。经过深入考察,三亚率先出版了国有资产账簿。值得注意的是,该账簿不仅涵盖了17家市属国有企业的资产,还涵盖了行政事业的国有资产和自然资源资产,形成了国有资产的“大账簿”。
其他省市也在大力推进国有资产清查。
8月23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吕业升率队赴广东蔡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调研,吕业升指出,“要精心安排,做好金融企业国有资产报告工作,充分发挥金融企业国有资产报告作为实施国有资产报告制度后第一个专项报告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市财政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区政府,按照全口径、全覆盖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科学、准确、及时地查清家庭背景,及时、详细地提供所管理国有资产的现状和管理情况。”6月,上海市财政局、国资委、市国土资源局等政府相关部门作出安排,摸清了资产情况,为上报打下了坚实基础。
根据中央政府的部署,“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制度”的改革任务将于今年实施,并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各省(区、市)今年要建立报告制度,全国地级以上市今年要努力建立报告制度,到2019年有条件的地方要扩大到县级,到2020年要覆盖所有县级以上的地方。
目前,北京、上海、吉林、天津、黑龙江、河北、广东、广西、江苏等地都出台了推进国有资产报告制度实施的具体措施。
近日,河北省首批12家省级部门管理企业完成了脱钩交接,涉及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省供销合作社等部门,并移交给河北国资控股运营有限公司统一监管。
“将现有行政部门所属企事业单位的资产与行政单位的资产脱钩,统一归属于国有资产经营机构,有利于加快国有资产统一监管和改革的步伐。”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员、企业研究部主任刘兴国在接受《经济参考报》采访时表示,在统一监管框架下,不仅可以提高国有资产监管效率,还可以帮助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尽快发现属于同级行政机构的国有资产,这显然有利于促进国有资产管理报告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周在接受《经济参考报》采访时表示,推进国有资产经营集中统一监管是完善以资本管理为基础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重要举措。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理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与所办企业的关系,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监管效率,稳步推进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所办企业国有资本纳入国有资产运营集中统一监管体系。
查漏补缺,构建国有企业“监督网络”
在各地部署国有资产申报制度的同时,相关部委的“监管网络”也在不断完善,尤其是在国有企业领域。
今年5月18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财政部、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了《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36号令),并于7月1日正式实施。与2016年发布的《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第32号令)一起,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上市公司国有资产交易和非上市公司国有产权监管体系。
“36号令整合了原有制度,填补了空白,形成了统一的部门规章,提高了制度的权威性、集中性和可执行性。这对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强上市公司国有股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黄亚玲向《经济信息日报》记者解释说。
值得注意的是,36号令在形成统一制度和规则的同时,严格分级监管,合理设置管理权限,将地方国有股东转让上市公司股份的工作下放给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并将企业内部事务和公开征集、转让、发行一定比例或数量的证券等事务移交给国有企业。
标题:国有资产情况报告制度步入落地期 超84万亿国资将纳入全面监管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22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