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39字,读完约4分钟
异地就医报销一直是医疗保险改革中的一个主要问题。8月26日,央视曝光了一起六次异地就医,但仍未报销的案例。各地报销程序复杂、报销比例差异大、不同地区报销目录脱节等诸多问题导致了各地医疗报销的尴尬局面。国务院和医疗保险局频频发声,如何在稳定医疗保险基金的同时,帮助各地医疗费用报销走出困境,成为关注的焦点。
付款差额
8月26日,国务院第24检查组报告称,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一名常住贵阳市的参保患者住院后未能直接结算,将材料带回参保地报销。结果,医疗保险机构要了一份很棒的证明,来回跑了六次,但还是没能报销。
类似的场景在全国各地的医院上演。8月23日,第十检查组在南京总医院发现,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城镇职工路于8月11日向射阳县地方医院出具了转诊单,但当他于8月19日入住南京总医院时,转诊信息仍未上传。因此,他不得不支付7000多元的入场费。
但是,除了手续繁琐外,异地就医报销还存在很多困难。例如,异地医疗保险报销只能覆盖住院部分,门诊只能自行支付;在一些地方,异地医疗保险报销只包括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不同地方的报销比例和报销目录有差异,患者不了解。
全国政协社会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张士平表示:“从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来看,在当地可以报销的药品,你去其他地方看病的时候,可能在医院买不到,而当你选择替代药品的时候,你回来的时候就不能申报了。例如,同一种药品是湖北省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的一个品牌,又是北京市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的另一个品牌,所以他在北京开的药不能在网上报销。”
与城市工人相比,在不同的地方报销NCMS似乎更加困难。医疗保险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支付比例。例如,长期异地居住的农民工经常使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这种制度不仅报销率低、限额低,而且不会继续积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年度缴费金额。
中国人民大学医疗改革研究中心主任、社会保障研究所副所长王虎峰也表示,所有统筹地区对异地就医者采取相同的“抑制性”报销方式和比例。对于这些因工作而在不同地方就医的人,采用这种差别化的报销方式是不合理的。然而,是否鼓励或限制个人住在不同的地方涉及公平的问题。
草根登陆
8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各省直接结算医疗的定点医疗机构要以基层为重点,年底前每个县级行政区域至少要有一个。
但是,早在2017年12月29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规范异地跨省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有关事宜的通知》中就提到,到2018年2月底,每个县区至少要有一个异地跨省医疗定点医疗机构。
相比之下,全国例会将各地设立指定结算机构的完成期限延长至年底。
去年12月24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基本医疗保险各省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公共服务信息》,显示截至2017年10月15日,全国80%以上的区县至少有一家定点医疗机构能够提供各省住院费用直接结算服务,各省定点医疗机构数量增加到7443家。在此基础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出了一个时间表,要求每个县在2018年2月底之前在各省至少有一个指定的医疗机构进行医疗,但未能如期实现。医疗资源的配置使北京每个区至少有10个甚至更多的定点机构,而中西部许多地区面临着一个定点机构的困难。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台港澳中医药交流合作中心主任杨进生认为,目前医疗保险“全国漫游”有很多门槛,除了信息共享的门槛外,各地不同的政策和保险制度也有不同的门槛。“例如,从全国来看,基本医疗保障政策不统一,各省医疗保险报销的起付线、报销比例和报销目录不一样,这就使得各地医疗保险报销非常困难。”
“此外,去年,国家实施了“三包”,整合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这是必要的,因为如果不整合,一个人会因不同的身份和工作而享受不同的医疗保险待遇,也会因制度不同而造成不同地方医疗保险报销的困难。”杨进生说。
网络化结算
“要解决异地就医报销问题,必须实现全国联网。”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郭教授介绍,目前全国联网很难直接实现,可以先实现省内联网,然后再慢慢扩展到全国。
到2017年9月底,实现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直接结算是重要的一步。目前,我国所有省级医疗结算系统和所有统筹地区都已在不同地方与全国医疗结算系统联网。
标题:医保改革大难题:异地就医报销如何破题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22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