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82字,读完约4分钟
就“数量”而言,今年的减能完成目标任务问题不大,但地方和企业层面仍存在利益障碍和制度障碍,导致债务处置进展缓慢,风险上升,人员安置难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加大。这是《经济信息日报》记者最近通过采访和调查了解到的情况。下一步产能削减的重点是打破体制障碍,加快僵尸企业的清算。目前,地方政府和企业已经采取行动,国务院也将在8月下旬进行相关监管。年底前,将出台有效处置“僵尸企业”、市场化债转股、并购重组等政策。
2018年是钢铁产能下降的最后一年。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协调司司长夏农说,今年解决3000万吨过剩钢铁产能的目标已经实现。其次,要进行专项抽查,防止“带钢”死灰复燃,巩固解决产能过剩的成果。
“重要的是去落后的生产能力,严格执行质量,环保,安全和其他标准,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中央财经大学煤炭经济研究所煤炭上市公司研究中心主任邢蕾在接受《经济信息日报》采访时表示,一些政府部门和地方习惯于通过行政手段推动产能削减,由于税收和就业的好处,一些地方推迟了产能削减,这使得落后产能难以收回。此外,管理体制和企业利益也是“障碍”。目前,煤炭兼并重组难以推进到省级层面,中央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也面临诸多障碍。
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也认为,大多数行业的去产能过程即将结束,剩余的无效产能大多集中在“僵尸企业”。由于目前的制度安排,一些“僵尸企业”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置。
据《经济信息日报》采访,在去产能过程中,各地都在探索盘活闲置资产,促进企业转型发展。然而,与资产处置相比,债务处置的进展缓慢。山西一家大型煤炭企业的负责人表示,集团下停产的煤矿没有融资能力,大部分债务由集团通过贷款或担保偿还。煤矿关闭和撤资后,所有债务都由集团承担,这大大增加了债务风险。
在近日召开的山西省国有企业座谈会上,山西省国资委副主任韩坦言,下半年山西省属企业偿债压力仍然很大,到期需偿还贷款本金2971亿元。其中,922.16亿元到期债券被刚性支付。
市场化债转股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手段之一。“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仍处于协议阶段,真正取得进步并完全落地的人不多。”邢蕾坦率地说。以山西为例,只有18.5%的省级企业签署了债转股协议。
在能力丧失的过程中,重新安置被转移的工人更加困难。据山西某大型煤炭企业测算,每名员工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所需的平均经济补偿金约为9万元,但政府拨付的专项奖励资金平均每人只有2.48万元,难以满足员工的补偿要求。
同时,职工分流安置政策薄弱,就业能力有限。根据对山西某大型煤炭企业的调查,48.6%完成安置的工人选择了转岗,但企业或政府能够提供的岗位有限,难以完全满足被分流工人的需求。特别是随着去产能的不断推进,工作转移的能力将越来越小,随着时间的推移,安置分流工人的难度将越来越大。
几天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突破能力免除制度。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坚决淘汰“僵尸企业”,减少对无效资金的占用。“这可能意味着,下半年去产能的重点是通过机构调整,防止僵尸企业死灰复燃。”潘向东说。
最近发布的《2018年降低企业杠杆率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在2018年底前研究出台有效处置“僵尸企业”和产能削减相关企业债务的综合政策和金融等相关领域的具体政策,落实有利于“僵尸企业”清算的税收政策,通过推进债务处置加快“僵尸企业”清算。
“为了促进以市场为导向的债转股,应该有一些财政和税收优惠政策,以扩大资金来源。”邢蕾建议道。事实上,有关部门已经有了想法。根据计划,在今年年底之前,研究将集中在依靠多层次资本市场进行资产转换;本文针对股东行为规范问题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研究了加强股东权利保护的政策措施。同时,支持金融资产投资公司通过发行专门用于市场化债转股的私募股权产品,以及设立子公司作为管理人推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方式,筹集股权资金进行市场化债转股。此外,探索非上市非公股公司债转股试点方式。
还应积极促进兼并和收购。《要点》明确了深化产融结合,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作为并购主渠道的作用;加大对基于产业整合的并购的支持。
标题:人员处置难度增大 多策待发力破去产能制度梗阻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22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