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69字,读完约3分钟
改革总是伴随着游戏,意见冲突和学术讨论是正常的。
据《新京报》报道,在8月10日举行的一个论坛上,央行研究局局长徐中回应了最近备受关注的“中央金融纠纷”。他说,中国的改革需要公开和透明的讨论,这有利于制定正确的政策,并将许多改革推向更深的层次。中央银行国际部副主任郭凯也在此间表示,财政部和中央银行对国家宏观政策的制定至关重要,不同的政治观点和争论是正常的。
这些积极的回应无疑将有助于正常的讨论脱敏,也使那些夸大矛盾的论点站不住脚。
前一段时间,中央银行和财政部的人对金融问题表达了不同的意见。尽管这些讨论后来被“制动”,但背后的问题并没有消失:例如,货币政策一直非常宽松,财政水平正在试图降低收费和税收。如何提高实体经济的流动性?如何让企业更好地融资...
所谓“中央财富之争”,涉及金融、货币、实体经济走势等重大政策趋势问题,用三言两语解释起来确实困难。然而,由于它涉及的问题范围很广,它应该更加开放和透明,把讨论的问题分散开来,淡化它的政治色彩,并反过来讨论学术问题。如果你每次都搬出“阴谋论”,或者避免谈论它,这无助于问题的解决。与其在政策形成后进行调整,不如提前进行更多的审议和辩论,这显然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某些领域缺乏公开讨论可能导致资源配置失衡,使市场主体意见不一,加剧社会总成本,扭曲市场。这也凸显了“公开透明讨论”的重要性:争论越清晰,充分的学术讨论不仅会误导市场,还会因为公开的程序而抑制“流言”。
特别是在转型期,随着各项改革逐步进入深水区,许多问题还没有形成模式,也没有现成的制度体系。更需要充分讨论,取长补短,扩大共识,以利于公共决策,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
从本质上讲,讨论越深入,就越有可能走出禁区,为经济和社会的正常运行提供足够的智力支持。改革总是伴随着游戏,意见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改革开放40年来,许多改革措施都经过了各种研讨会、座谈会、学术沙龙等形式的讨论。著名的“莫干山会议”和“巴山轮会议”是亮点。
回到“中央财政之争”,在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下,如何在去杠杆化、经济政策行动和地方政府债务等问题上实现金融与金融的协同努力,确实需要正视和磨合。不仅是这些政策问题,还有如何激发人们的内生动力,把经济和社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我们需要听取各方的意见,挽回颓势,使许多正常的讨论更加激烈。
正如徐中所说:“我希望公开而冷静地讨论学术问题。”充分的学术讨论甚至公众讨论可以加强公众参与,与此同时,人们期望它能够汇集各种偏好,为决策提供一个参考框架。讨论机制越健全,讨论层次越充分,越有利于实现良性治理。
标题:财政金融协同 多些“心平气和的讨论”无妨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23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