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88字,读完约4分钟

在正规市场,走私的冷冻肉制品被大规模公开交易...记者半个月的调查发现,大量走私冻肉涌入冻肉交易市场,货物来自全国各地,主要流向西部地区的餐饮业,这不仅埋下了食品安全隐患,还造成了关税损失,也对正规肉类企业造成了冲击,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记者暗访走私冻肉:多数流向餐饮业 存食品安全隐患

走私冻肉已经成为这个行业的“潜规则”

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的明品福冷冻产品交易市场和大渡口区的万吨冷冻产品交易市场是中国西部大型的冻肉、海鲜和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相关数据显示,这两个市场每天都有数千吨的冷冻产品被配送到重庆、四川、贵州等西南省份。

记者暗访走私冻肉:多数流向餐饮业 存食品安全隐患

在明品福冷冻产品交易市场,在一个名为“黄金X食品”的店铺摊位上,有各种各样的国内外生产的冷冻肉和水产品,包括猪蹄、鸡爪、牛肉和来自巴西、俄罗斯、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其他产品。

“你要不要有证件?无证肉更便宜。”看了半个月谈记者看着摊位上的各种冻肉制品,一位营业员说“证书”指的是进口报关、检验检疫等相关手续,而没有证书的肉就是没有通关检验的走私肉。

店员说,以鸡爪为例,走私商品有12公斤和20公斤两种规格,价格分别为270元和460元,比正常渠道进口的50元和80元要低。

半月记者注意到,摊位上的走私冻肉外包装只有英文标识,但没有中国常规进口商品所要求的中文标识,也没有中国的通关检验证书。

与走私鸡爪相比,走私牛肉更为优惠。在万吨级的冷冻产品交易市场,“X达食品”的店员向半月刊记者推荐了一种走私牛筋肉。从产品外观来看,与正规渠道进口的产品没有明显区别。价格是每20公斤720元,而通过正规渠道进口的牛筋肉的价格是每20公斤960元。

记者暗访走私冻肉:多数流向餐饮业 存食品安全隐患

两个大型交易市场里有成千上万的商人。在半个月的会谈中,记者随机走访了40多家商户,其中90%以上的商户销售走私冻肉,大部分同时销售走私商品和普通商品。走私货物的范围包括鸡肉、猪肉和牛肉制品。

走私冷冻肉的数量还不能估计,但是几个店员说销售走私冷冻肉已经成为这个行业的“潜规则”。虽然没有正式的进口手续,但价格便宜,市场供求非常强劲。

为什么走私货物在正式市场上公然出售?半月记者在两个交易市场的微信群中看到,在相关部门进行例行市场检查之前,市场经理会提前在群中“通风报信”,而商家会提前转移走私货物,或者在检查当天关门以逃避监管。

例如,7月23日,半月刊《谈话》记者在万吨冷冻产品交易市场的“万吨客户群”中看到,市场管理层多次发出信息提醒:各位老板,明天请注意,三种产品不会有样品投放。

大部分走私的冷冻肉流向了餐饮业

许多走私的冻肉是从哪里来的?它流向哪里?记者半月调查发现,交易市场上的商家只是走私冻肉链条中的一个环节,而大量走私冻肉的背后是遍布全国的供销网络。

半月记者看到,每天晚上9点以后,辽宁、河南、浙江等地的重卡将满载货物驶进两个大型交易市场,停在冷冻仓库的平台上卸下货物,包括一些走私货物。

在谈话中,一位来自河南的杨(音译)卡车司机说,他从事冷冻肉运输已有5年多时间,到过中国10多个省份。运输走私的冻肉很常见。

走私冻肉在业内也被称为“水漂货”,是指不经过正式进口手续直接从海上漂浮的货物。

在几名卡车司机的指导下,记者发现走私冻肉的外包装没有中文标识,没有通关检验证明,包装箱全部用塑料袋包装。

许多卡车司机表示,“水漂货”在运输早期的冷链物流中经常会出现“断链”现象。为了防止其他商品在冻肉融化后被血液污染,纸箱通常用塑料袋包装。

同时,在两个交易市场出售的走私冻肉主要流向餐饮业。半月记者看到许多商家以购买商品为由的销售记录,发现“水漂商品”的购买者大多是西部地区的一些餐馆。

在半个月的采访中,记者还发现,许多餐馆老板去交易市场购买商品,有些甚至直接点名“无证肉”。面对记者的提问,一位王兴餐馆老板的回答直截了当:“现在生意不好,无证肉便宜,可以节约成本。许多业内同行使用这种肉。如果我使用普通肉类,成本压力太大。”

记者暗访走私冻肉:多数流向餐饮业 存食品安全隐患

掩埋食品安全隐患,冲击正规肉类企业

大量走私冻肉流入正规市场,造成了税收损失,埋下了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也冲击了正规肉类企业,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半个月,记者算了一笔账:

标题:记者暗访走私冻肉:多数流向餐饮业 存食品安全隐患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23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