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05字,读完约4分钟
原标题:下半年经济工作的变化与变化;重点已变成“补短处”
下半年经济工作的变化和变化
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仔细品味会议内容,不仅力求基调稳定,而且突出“稳中求变”的指导思想,这不仅是国际经济形势变化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
“当前经济运行稳定多变,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
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是中国必须面对的最大变量,也是中国无法回避的话题。该怎么办?“要抓住主要矛盾,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这就必然要求宏观政策适应随机情况,不断调整战术态势。
一般原则没有改变
“稳定”不是无所作为
谈到不变,“下半年,要保持经济社会总体稳定,深化供给结构改革,打好‘三个硬仗’,加快现代经济体制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这些总体任务保持不变。“一般原则”没有变化。这些总体工作要求没有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范围内,加强协调与合作,形成政策合力,落实准确政策,扎扎实实、一丝不苟”
同时,会议给出了一个明确的判断:任务艰巨。这表明下半年实现社会发展目标更加困难。为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中国必须“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完善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的政策。”。财政政策应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中发挥更大作用。有必要向大门提供资金,并保持合理和充足的流动性。“。其目的是“稳定就业、金融、外贸、外国投资、投资和预期”。
这是从宏观角度提出的具体要求,反映出积极的财政政策应该更加积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货币政策操作的关键是“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也就是说,货币政策应该更加灵活有效,必要时不要坚持“中性”。宏观经济政策的目的是稳定就业、金融、外贸、外国投资、投资和预期。
之所以强调“稳定”,实际上是为了避免“过度”,符合“稳中求进”的总原则。总体而言,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稳定”不变,而这种变化体现为更大的“灵活性”。虽然“稳定就业”排在第一位,但毫无疑问,在整个经济体系中,这六个“稳定就业”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
六个“稳定”是分不开的,但需要全面的政策、系统的把握和全面的推进。特别是在对外贸易面临巨大外部压力的时候,我们需要高质量的内需供给。“稳定”不是拒绝增长,而是为了高质量的增长;“稳定”不是无所事事,而是努力培养新的动能。
焦点已经变成“填补短板”
当务之急是扩大内需
会议要求“把补缺作为当前深化供应方结构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缺力度,加强创新,开发新的动能,突破产能削减的体制性障碍,降低企业成本。”实施农村振兴战略”。
我们注意到,中央政府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三比一、一减一补”,即五大任务:降低产能、减少库存、降低杠杆、降低成本和补充短板。过去,它主要关注“去产能、库存和杠杆”。尤其是自去年以来,在“三大硬仗”之一——风险防范的推动下,去杠杆化已成为供应方结构改革的主要焦点。
现在,重点已经转向“补短处”和“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处的力度”,这实际上反映了中国在强大的外部经济压力下,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内需的战略选择,也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点。未来,基础设施短板将与农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相结合。
这并不意味着其他方面可以忽略,以弥补短板作为一项关键任务。如果说用基础设施来弥补不足以刺激国内需求似乎是被动的,那么,“加强创新、开发新的动能、突破产能削减的制度障碍、降低企业成本”,这些策略对于供应方的结构性改革更为积极。因此,供应方结构改革的方向保持不变,但重点正在改变。
中国经济的当务之急不仅是要准备好短期内扩大内需的有效手段,还要培育长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金融服务能力不能削弱
明确提出“坚决遏制房价上涨”。
会议要求“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与服务实体经济更好地结合起来,扎实做好去杠杆化工作,把握力度和节奏,协调好各项政策的时机。”要通过机制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这是会议的一个重要观点。这就要求中国的金融人士不要总是把注意力放在金融风险的化解和防范上,而必须抬头。
标题:下半年经济工作的变与不变:着力点变为“补短板”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24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