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825字,读完约12分钟
前言
北行湘江,融合了三千多年的楚汉历史;庐山巍峨,承载着湖湘第一的精神。
2015年5月24日,中国第十二个国家级新区、中部地区第一个国家级新区湖南湘江新区挂牌运营,以湘江母亲河的名义肩负起“三区一高地”的国家使命。
经过精心的布局和规划,蹄子可以迅速行动,踩在石头上留下印记。从顶层设计到简单的行政管理和权力下放,从空布局到产业规划,从生态保护到城乡规划,科学决策的坚持循序渐进,使发展步伐更加有力,跨越姿态更加矫健。
夯实基础,选料备料,在立柱上架设横梁。在12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新区的人们竭尽全力走在最前列。一个区有许多公园,连接着长株潭。经济总量在全国19个新区中排名第七。
长沙的“西部中心”已经悄然成形,移动互联网的“第五城”即将诞生。湖南金融中心向中西部地区辐射,大望山度假区扮演着文化旅游的运动角色,“湘江之谷”正在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智能网络化汽车创新和产业化的高地...
这个曾经寂静、荒凉的地方,现在变成了一个发展的热点,那就是“一体两翼三在前沿”。一个现代化、开放、两型的国际新城正在不断发展。
回首过去,新区的每一天都是崭新的;前进,新区的每一步都是强大的。
中流击水,兴奋的人进入。湖南湘江新区,以梦想为帆,在中部崛起的大形势下向上寻求,必须完成使命!
(湘江西岸,庐山脚下,高端品质、繁荣产业、生态宜居的国际新城正在迅速崛起。)
五月,湘江西岸的长沙,生机勃勃,气候宜人。
不久前,伟创力二期正式投入使用,这是一个“超级工厂”,主厂房面积约13万平方米,按照行业4.0标准建造,拥有18套世界先进智能系统。“仅仅一年时间,它就从一片荒地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工厂。同一项目在美国建造至少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伟创力全球基础设施总监马里奥惊叹道:“湘江新区的速度太快了!”
湖南湘江新区的速度真的很惊人。在走马新区,每次都是大项目开花,高端产业如火如荼,千帆创新创业如火如荼,绿色生态如火如荼。
看看数据,眼前一亮。2015年至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固定资产年均增长17.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4.6%,高新技术增加值年均增长13.1%...
寻找亮点,有很多故事。短短4年时间,17项高含金量的扶持政策已经落地生根,10多项专项规划已经出台;1582个项目相继落地,100多亿级项目破土动工。《财富》500强企业有35家,占长沙企业总数的四分之一;高端设备和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先进储能等1000亿级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十三大新兴产业已经形成;金融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分布密集。
快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值此湖南湘江新区特许经营4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踏上这片土地,感受这座“创新引领、开放崛起”城市的脉搏和魅力。
为了产生强大的地基挤压力
在《湘江新区》的新样本中,改革是核心线索,创新是最精彩的篇章。所有这些变化都可以从一系列创新的改革措施中找到美好的伏笔。
同一产业中的企业聚集在一起,这里称之为“垂直整合”和“集群发展”。
这似乎很简单,但实际上相当困难。湘江新区包括岳麓、望城、宁乡三个行政区和长沙高新区、宁乡经济开发区、望城经济开发区、宁乡高新区、岳麓高新区五个园区。每个人都想要好的项目。如果允许它们无序竞争,它们就是三个“小而全”,但最终都得不到,发展模式亟待改变。
湘江新区要先行先试,改革创新,立足经济功能区定位,打破行政边界,推进全区域整体一体化、产业基地布局、集群招商和垂直一体化。
在刚刚闭幕的2019中国(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上,中联重科的风力提升“新王”——新一代履带式起重机ZCC9800W、中联环保环卫智能机器人和湖南博创机器人有限公司机械手获得了足够的关注。在这个国际国内产业巨头和大咖啡的盛会上,主角之一是长沙高新区,湘江新区的一个重要工业园区。
长沙高新区作为湘江新区科技经济的“心脏”,定位于发展智能设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
今年1月,中联重科决定将总投资1000亿元、年产值1000亿元的“巨无霸”项目中联智能产业园纳入长沙高新区。这意味着中国乃至世界上智能化程度最高、品种最全的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综合产业基地将在湘江新区诞生。
“整个产业链上的企业‘聚在一起’不仅可以节约成本、降低能耗,还有助于协同创新、增强竞争力。”中联重科董事长詹春信坦言,近年来,湘江新区的产业生态明显在不断变化。
目前,仅长沙高新区先进设备制造产业链就聚集了上、中、下游约300家企业,以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环卫机械和装配机械为主导产业集群,带动了电线电缆、机床加工、特种设备和添加剂制造等领域配套企业的快速发展。
调整结构、转变模式是新常态下企业必须面对的唯一选择。在这条路上,如何让企业走得更快更好?一个好的商业环境不仅有吸引力和竞争力,而且有创造力和推动力。
四年来,湘江新区全方位深化改革,围绕行政审批、项目建设、政策落实、资金和人才保障等关键环节,提供了三个维度的优质服务。
“民营企业最希望的是所有的审批项目最多运行一次,甚至一次。”一些湖南商人曾在一次研讨会上表达了他们的感受。四年来,湘江新区在“配送服务”改革的基础上,先后进行了六轮行政审批改革,不断推进行政分权,不断创新政府服务。以创建行政审批项目最少、行政效率最高、行政运行成本最低、行政审批流程最透明的国家级新区为目标,构建了一个更加“亲”和“清”的政企关系,培育了创新型企业家投资发展创业的天堂。
规划方案审查的办理时限调整为6个工作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办理时限缩短为3个工作日,质量安全监督登记和建筑施工许可证两证八项审批事项联合下发,在50分钟内受理完成...政府机构更简单,审批项目更少,业务流程更快捷,已成为湘江新区独特的制度和制度优势。
目前,湘江新区社会投资性住房建设和市政项目的审批时限分别加快了25%和40%,81个审批项目实现了“一次最多运行”的100%覆盖,所有审批项目均可通过网上平台办理,被称为“行政审批”的湖南样本,“一网管理,网上结算”成为全省高度关注的改革关键词。
今年是湘江新区“商业环境优化年”,许多改善商业环境的措施被“加码”。除了不断优化审批流程外,还制定了“第一次信息共享”等十项优化经营环境的务实措施,实施了重大项目负责人联合点制度、重大投资项目主要责任制度、新兴优势产业链链长制度“三系统联动”等。,最新的金融技术政策尤其具有吸引力。
5月23日,湘江新区发布金融技术产业专项发展指导实施意见,不仅对金融技术领域的注册结算、载体建设、企业融资、人才引进、R&D创新等单位和个人给予最高30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支持和奖励,也明确界定了建设湖南金融中心政府超市在改善经营环境方面的作用,实施了金融科技孵化器“一个地址多张照片”,引入了市场运作的全过程代理,进一步加快了湖南金融中心的建设。
不断优化的发展“软环境”为工业项目建设和产业链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硬支撑”。今年前四个月,湘江新区新增注册市场主体10345家,其中企业7103家,同比增长19.0%,是长沙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
用智慧提升品质和力量
在改革创新的推动下,湘江新区开始了一个高质量的“蝴蝶变化”的惊人之旅。新旧动能的不断转换无疑是贯穿其中的动力主轴。
加快打造承接高端产业发展的新平台、新载体,使湖南湘江新区成为高端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的承载区和集聚区,成为湖南乃至中部地区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动力在省委的热情委托下,面对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发展现实,湘江新区一成立就率先拉开了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帷幕。
调整经济结构就像改变飞行中的飞机引擎。旧发动机不能停止运转,但新发动机必须迅速提供新动力。只有这样,它才能稳定和深远。
为此,湘江新区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勾画了明确的“路线图”:以供方结构改革为主线,加强统筹规划和整合服务,推进“一体两翼三在前沿”。也就是说,牢牢把握“产业转型和动能转化”的主要目标,着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和高科技服务业的“两翼”,扎实推进新区率先在长沙实现省会责任、工业项目建设年和质量、效益、动力“三大转变”。
湘江新区位于中国中部省会长沙,其优势在于制造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于制造业。发展智能制造已成为新区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必由之路。
从一堆棉花变成一个成品棉被芯需要多长时间?答案是:3分钟。
走进梦洁的家纺车间,我立刻被滑过头顶的棉被芯吸引住了。一堆蓬松的棉花被送进机器,只需要几个环节,然后床白色被芯出来。
集团执行董事齐表示,作为全国家纺行业唯一获得许可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其智能生产线集成了国内外15套全自动化设备,每小时仅6名员工就能生产2500床被子。与以前相比,生产效率提高了3倍,成本降低了20%。
近年来,湘江新区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实践新的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作为构建“四位一体”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起点,作为推进“三大转变”的有效途径,开启了从点到面推进智能制造的帷幕。
对于敢做第一的湘江新区来说,智能制造远远超出了智能改造。
“人工智能的时代正在加速。谁抓住战略机遇,谁就能赢得高质量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的主动权。”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胡恒华将长沙工业布局的重中之重交给了湘江新区。
作为长沙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湘江新区将聚焦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中发展最快、前景最广阔的智能网络化汽车,以智能网络化汽车产业化的国家高地“湘江之谷”为总体规划,推动长沙人工智能产业“变道超车”。
自动鸣笛开始,自动打开转向灯,方向盘自动移动,当遇到交通信号灯和行人自动刹车时,在十字路口自动转弯,自动变道,在公共汽车站自动停车...进入位于岳麓高新区的全国智能联网汽车(长沙)试验区,“智能公交”在国内首条开放式智能公交示范线上的试运行有序进行。
场景类型最多、测试道路里程最长、R&D办公设施最齐全、5GV2X示范、全国首条开放式道路智能公交示范线等多项智能网络示范应用项目已经落地,腾讯、京东、百度、内地等十多家龙头企业加入智能驾驶“朋友圈”,347家优质关联企业成为邻居...公园开放仅一年后,这个试验区就成功进入了“国家队”,并进行了700多次试验
在试验区的指导下,湘江新区搭建应用场景,搭建R&D平台,介绍重点项目,营造开发氛围。指出未来智能网络化汽车产业链正在加速形成,已成为湘江新区新旧动能转化和优质发展的有力支撑。
根据规划,到2020年,新区预计将聚集3万多名智能网络化汽车人才,其中R&D专业人才不少于5000人,智能网络化汽车及其主要相关产业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
四年来,湘江新区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打造区域经济“升级版”为重点,打造、强化、补充、延伸产业链,引领湖南产业转型升级主战场向“全火力”迈进。
今年,湘江新区再次自我加压,重点建设“10+6”产业发展体系。以长沙市22个产业链为标杆,围绕“三智能一自主”,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和智能网络化车辆、工程机械、添加剂制造、先进储能材料、自主可控计算机和信息安全、先进硬材料、航空空航空航天、新型轻合金、智能终端、10个高端制造业、移动互联网、现代金融、文化旅游、基因工程和生活、R&D设计和创新服务,在每个产业链中, 指定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和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链长”,牵头相关产业链建设。
从重大项目到产业链,再到产业生态,湘江新区产业发展速度快,立足点稳定。现代设备制造、智能设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食品深加工等1000亿产业集群的多元支撑格局正在不断巩固。
以新的动力促进活化
国家新区的核心是一个“新”字。这样的“新奇”每天都在湘江新区上演。
相关数据显示,新的记录令人振奋:作为长沙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集聚区,湘江新区移动互联网产业保持了每年60%以上的高增长率,平均每天有四五家互联网企业在新区注册。
自获批以来,在省、市、新区政策的引导下,湘江新区移动互联网产业形成了强大的磁吸引效应,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从2014年至今,网上岳麓峰会吸引了许多来自熊晓鸽、姚劲波、李彦宏、倪正东、王刚、许小平等地的大商家。已经从一个300人的小型论坛成长为一个有数万人参加的中国互联网行业盛会。“冬天的乌镇,春天的岳麓”已经成为长沙美丽的名片。
近年来,湘江新区不断发挥大学、科研院所和高科技园区集聚的优势。通过政府和市场的共同参与、政策支持和企业投资,形成了集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人才服务和对外交流于一体的全方位综合创新平台,实现了从技术联盟向创新联盟和产业联盟的跨越。逐步构建基于平台的“产、教、研”协同运行机制,从“科研成果-知识产权-新兴产品-高端企业-产业集群”全链有效推动新兴产业快速成长。
目前,有长沙智能制造研究院等15家产业研究所,长沙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等72个大众创造服务平台,湖南移动互联网产业集群等30多个专业园区,成为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热点。
在新经济时代,互联网的发展也进入了后半期,开始从消费互联网向工业互联网、从网络时代向智能时代演进。新经济不能喊也不能等,湘江新区呈现“互联网+”的N种可能性,这将深刻影响未来的经济发展和城市竞争格局。
互联网+中创空房间。长沙高新区创业服务机构六枝行动三年多来,围绕创业项目征集、大学生创业活动、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和管理体系建设,筛选了3000多个项目,孵化和融资2.5亿元人民币的项目近50个,其中“从零到一”项目近400个。
消费在互联网上的应用。在长沙市政府服务中心二楼的角落,新开张的京东X无人超市正在悄悄展示带有电子价格标签的产品,消费者不时进出。消费者进入智能结算渠道后,通过人脸识别和射频识别技术进行身份认证,在5秒钟内完成非感应支付。这个“擦脸”超市将从今年起在湘江新区复制。
互联网+产业化信息化。在中联重科的售后服务中心,中联重科的物联网工业云平台——协调和管理4.0智能产品的中枢——高速运行。它收集4.0智能产品的数据,可以有效降低维修服务成本,在最快的时间内找到最佳的设备维修方案,帮助企业改进产品或开发新产品。
互联网加新兴产业。湖南鲲鹏智能无人机技术有限公司作为无人机的互联网代表企业,自主研发了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去年,它配备了一个4300万像素的摄像设备,在三天内对张家界60平方公里的森林线虫进行了全面调查。在不久的将来,它还将出现在湖南省的高速公路上,并对道路运行进行实时检查。
培育和发展新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种资源来支撑。在平台已经准备好、支点已经确立的情况下,如何建设一个良好的新产业生态成为湘江新区决策者不可回避的问题。
在“向外学习”和“挖掘潜力”的同时,湘江新区构建了“五链齐动”的新生态: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人才链和政策链。
在岳麓山脚下,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和其他大学比邻而立。湖南有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人才集中在中部地区。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的建设让人眼前一亮。
在西湖边,大科城科技服务中心办公区的灯经常通宵亮着,科技路演、培训、招商会一个接一个。
滨江新城是湖南金融中心第一个基金镇——湘江基金镇,通过多渠道解决工业项目“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自获奖以来,共引进企业368家,管理基金规模2093亿元,产业基金投资项目近150个。
在1200平方公里的热土上,有550多个创新创业服务平台,120多个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400多个R&D创新平台,年专利申请量超过1万件。
一分钟内,天一研究所的“潇湘二号”卫星绕地球一周;在一分钟内,京东配送机器人发送了5个以上的订单;一分钟,加入酱油,生产3000瓶原酿造酱油...年底和年初,一个名为“智慧之星城市,自由长沙”的朋友圈在长沙爆发。在一分钟的视频中,频频闪现的数据证明了长沙智能制造的辉煌,也讲述了湘江新区创造的奇迹。
在今天的湘江新区,设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13个新兴产业正在蓬勃发展;金融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分布密集。传统产业的升级相当于齐飞新兴产业的发展。在这片发展的沃土上,新产业和新经济的生动画面正在慢慢展现。
一个决定带来一个梦想,一个行动带来一个政党的希望,一个城市见证一个传奇。
今年一季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4亿元和新签项目52个的突出成绩,实现“工业项目建设年,开局良好”。第二季度,湘江新区大踏步前进,围绕“工业项目建设年,奋进季”,大力推进重大工业项目和产业链建设。共布局工业项目84个,其中新签工业项目26个,新开工工业项目21个,加快工业项目23个,完成工业项目14个。一幅千帆争发展、争第一的画面出现了。
作为一个国家新区,湘江新区的四年答卷是不寻常的。步伐又快又稳,背后是精神和决心;自信和务实,背后是智慧和责任。
总有一天我会乘风破浪,然后扬帆远航。年轻的湖南省湘江新区正在“三区一高地”的征途上阔步前进,稳定而深远!
政策快报
金融技术湘江赋权
——湖南省湘江新区金融科技发展专项政策综述
一、适用范围:湖南金融中心6.8平方公里。
二。适用对象:金融技术领域的企业法人(以下简称金融技术企业)、研究机构、行业组织、建筑载体以及为推动金融技术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金融技术企业是指根据法律法规,在金融领域从事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技术、分布式技术、安全技术等基础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的企业。
三。综合服务:在湖南金融中心建设政务超市,实现政务就近、一次、在线办理。金融科技孵化器实行“一个地址多张照片”,并介绍整个机构提供方便的商业登记服务。
四.载体建设:鼓励市场参与者在湖南金融中心投资建设金融科技孵化器、加速器、制作器等专业载体空房间,每家载体一次性装修补贴300万元。
V.办公补贴:租赁企业第一年提供全额租金补贴,第二年提供50%的租金补贴,第三年提供20%的租金补贴。自用的,按1600元/平方米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
六.融资支持:设立金融科技政府专项引导资金和金融科技风险补偿专项资金,鼓励社会投资机构投资金融科技企业,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为金融科技企业融资,鼓励新区国有融资担保公司为金融科技企业债务融资提供担保。
七.人才奖励:实施大学生实习补贴计划,每年安排不超过500个实习补贴岗位,对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分别给予1000元、1500元、2000元/人/月的一次性实习补贴。每人每年补助一次,补助时间不超过6个月。同时,实施高端人才激励计划、上市公司高管激励计划、集中招聘计划。
八、产品应用:鼓励应用创新情景,金融技术企业实现产品市场应用,自产生收入之日起3年内,每年将按其当地贡献的80%给予奖励。
九.降低成本:推动云计算、猎头服务、法律、审计、会计、公证等公共服务的集中采购,降低金融科技企业的成本。推进监测预警、支付结算、信用评级、数据交易等重大基础设施平台建设,推进政府数据、社会数据和金融数据的开放共享和互联互通。
X.研究创新:对落户湖南金融中心的金融科技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产业联盟等研究机构一次性奖励100万元、50万元和20万元。认可的联合实验室、分中心和其他研究机构的分支机构按上述标准的20%给予奖励。参与金融技术领域标准制定的金融技术企业、研究机构和行业组织,在标准发布后,按照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分别给予60万元、40万元和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摘自《湖南湘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关于支持金融技术开发的实施意见(试行)》(王维扬潘吴)
编辑:计然
标题:知识创新“区”是核心部分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3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