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21字,读完约4分钟
近日,浙江省消费者保护委员会对杭州运营中的在线汽车平台的消费体验进行了突击调查。据调查,一些网络相关车辆存在一些运营问题,如无照就业、缺乏培训、拒绝绕道等。网络汽车合同有什么问题?
体验调查
40%的司机没有证件
客运出租汽车资格证是保障的基本线路。在这次暗访经历中,60名网络出租车司机中有23人明确表示,他们没有取得客运出租汽车资格证。具体而言,在滴滴出行和首汽汽车体验的12条路线中,7名司机均表示未获得网络预订出租车驾驶证;甚至有易于使用的司机说,杭州只有大约40名持证司机;神舟专车的司机说,公司没有网络驾照就让开了,他开的时候正在做考证。
一些站台拒绝载客
你没有过马路,我已经开过去了!这是体验者乘坐滴滴出行时所经历的粗暴对待。当时,体验者在约定的地点等了10分钟,在体验者说完之前,司机挂断了电话。挂断电话后,应用程序显示旅行已经开始。大约6分钟后,显示行程结束,扣除10元。
驾驶安全意识不强
在暗访期间,发现网络车司机普遍缺乏岗前培训和日常培训。第一辆汽车和滴滴出行的10名司机和6名司机分别表示,他们没有参加任何岗前培训和日常教育。另外,就乘车体验而言,每个平台上的司机开车时都会打手机、发短信,安全驾驶习惯普遍较差;大多数司机在下车时不会主动提醒乘客系好安全带或提醒乘客检查是否有丢失的物品。
到达前时间有偏差
另一件在体验中感觉更糟的事情是,由系统算法给出的估计到达时间与实际到达时间非常不同。特别是,12条路线中只有三名司机在约定时间内到达,两名司机比计划晚了5分钟以上。在暗访期间,部分首汽汽车司机接到订单后没有主动联系乘客。在体验过程中,他们被问及,首汽汽车的一些司机同时安装了两个网络汽车软件来接收订单,这导致他们彼此看不见。
问题讨论
平台应该负责任
在业内人士看来,网络汽车存在很多问题,这与它背后的相关企业审查不严、监管不力直接相关。一些平台方甚至认为,如果加强对司机的控制,平台上的供应可能会减少,相反,安全风险应该转嫁给用户。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杨建华表示,在网络汽车模式下,对司机的控制不应局限于软件层面和准入政策。
法律专家邱认为,作为平台的搭建者、三方协议的制定者、运营商的规则和司机的佣金出票人,网络车商有义务保护消费者的安全,因为从本质上讲,消费者与平台是一种法律契约关系,相关的权利和责任应该按照契约自由、契约安全和契约保障的原则来处理。2013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增加了网上交易平台的责任:网上交易平台的提供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销售者或者服务提供者利用其平台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应当依法与销售者或者服务提供者承担连带责任。
浙江曲文律师事务所律师蔡湘南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平台责任的划分,网络汽车平台更适用连带责任原则。一旦经营者损害消费者权益,平台应承担连带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可以搭建信息平台
作为新生事物,相关问题涉及面广,需要相关部门的共同监督。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长左晓东认为,相关部门应创新监管手段,尤其是掌握和共享数据,尽快建立全国信息共享平台。省市监管平台应与网络汽车平台进行数据连接,实现数据共享和综合利用。同时,浙江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相关负责人提醒消费者在接受网上购车服务时要注意人身、财产和个人信息的安全,注意检查网上订票与线下实际车辆和驾驶员的一致性,注意保存相关证据。据新华社报道
标题:神州专车司机自称边开边考网约车证 部分平台拒绝载客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5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