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46字,读完约2分钟

600万资助资金和200个项目竞争对手是今年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项目的两个数据。三年前的八月,《合作创新发展战略研究与基础研究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给相对冷清的基础研究火上浇油;今天,三地的支持基金和申报项目数量达到新高,再次激发了基础科研合作的信心。

基础科研也需要互联协同

基础研究是科学的基础和技术的源泉。京津冀作为中国创新资源最集中的地区,聚集了1/4以上的高等院校、1/3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以上的两个研究院的院士和1/4的留学生。基础研究的氛围相对浓厚,有大量的协作创新。另一方面,随着协调发展大战略的推进,有利于三地联合起来进行创新和原则探索,共同解决面临的困惑和问题,提高区域发展质量。

基础科研也需要互联协同

在这方面,三地已经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以中国自然科学基金为例,在过去的三年中,三地每年都选择一个共同关注的领域,共同资助南水北调工程生态环境对京津冀一体化交通智能制造精密药物的影响等项目,有效激发了三地的合作研究热情。那些从海外归来的人提供国际视野,那些深深扎根于中国的人提供第一线材料,那些缺乏设备的人分享精密仪器& hellip& hellip盘活各自的优势资源,解决共同问题,大大提高科研效率。联合研究、联合组织和联合研究必将带来更多的共享成果。

基础科研也需要互联协同

总体而言,京津冀区域科研互联不断加强,区域科技合作不断深化。但是,必须指出,科技资源在省市之间的流动仍然不能满足区域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基础研究领域。由于成果转化和经济效应不会那么立竿见影,基础科学研究的合作氛围远不如预期的热烈。同时,三地创新协调发展机制仍有待完善,政策支持有待加强。例如,除了资金支持外,我们能否在仪器共享、人员交流和资格互认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和指导?另一个例子是,在不同地区的科研人员共同建立项目后,这些成果能否很好地与各自的研究所对接和落地,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基础科研也需要互联协同

长凳不得不冷坐十年,这显示了研究人员需要的耐心和毅力。不断夯实基础研究的土壤,优化科研环境,爱护坐在板凳上的人,我们脚下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将会更加生机勃勃。

标题:基础科研也需要互联协同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5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