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67字,读完约4分钟

客户需求更加多样化,保险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金融技术正在重塑保险生态。中国人寿如何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乘风破浪?

3月27日晚,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公布了2018年度业绩。

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人寿实现保费收入5358.26亿元,同比增长4.7%;市场份额为20.4%,比2017年底高出0.7个百分点。嵌入价值达到7950.52亿元,同比增长8.3%。公司年新增业务价值495.11亿元,同比下降17.6%。

值得注意的是,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3.95亿元,同比下降64.7%。

性能见底

中国人寿公开市场股权投资收益同比大幅下降,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3.95亿元,同比下降64.7%。

中国人寿表示,2018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国内债券市场利率上下波动,股市下跌仅次于2008年。受股市大幅下跌影响,股票和基金息差收入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均为负值,导致公司总投资收益率较2017年大幅下降。

面对净利润的下降,3月28日,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总裁苏恒轩在2018年年度业绩会议上表示,2019年有四大措施可以提高投资收益:

首先,要加强资产配置的整体管理,包括把握大趋势、大区间、大环境;搞好基础配置,发挥固定投资的稳定器作用;在股权投资方面,调整股权结构,实施“核心+卫星”战略。

第二,要优化多重委托管理,包括管理者的差异化定位、整体部署和相互补充;就系统中的经理而言,匹配负债并贡献绝对回报;以市场为导向的管理者,提升规模,优化组合策略。

第三,要加强绩效考核,包括科学设定基准、合理分配绩效、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第四,调整和优化投资治理体系,继续推进市场化机制。

结构优化

在回报保险业务方面,中国人寿不断优化支付结构和产品结构。

担保业务发展迅速,特定担保产品的溢价比2017年高出6.73个百分点。其中,健康保险业务保费总额836.14亿元,同比增长23.5%;意外伤害保险业务保费总额146.72亿元,同比增长1.6%。

对此,中国人寿表示,2018年,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复杂严峻,保险业主动调整。公司坚持“重视价值、壮大团队、优化结构、稳定增长、防范风险”的经营方针,积极调整业务结构,促进产品多元化发展,大力发展专项担保业务和短期保险业务。

中国人寿2018年净利降六成 “重振”之路如何走?

渠道方面,2018年个人保险渠道持续稳定增长,保费总额达到4082.78亿元,同比增长15.4%。

银保渠道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批发保费由2017年的597.77亿元大幅降至86.42亿元,同比下降85.5%。受此影响,银行保险渠道保费总额为768.41亿元,同比下降32.3%。

集团保险渠道进一步深化多元化发展,总保费收入264.04亿元,同比增长0.8%。

其他渠道保费收入243.03亿元,同比增长30.8%。积极开展大病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等政策性健康保险业务,共承办240多个大病保险项目和22个长期护理保险项目。

代理团队方面,个人保险渠道团队规模为143.9万人,月平均有效销售人员同比增长2.6%;银行保险渠道的销售人员为245,000人;集团共有8.3万名保险销售人员,其中5.4万名为高绩效员工,同比增长4.3%。

很难保持底线

就市场份额而言,中国人寿曾因其在保险业的突出市场份额而被称为“保险兄弟”。

看得最精彩的是,2007年,中国人寿占据了近40%的保费收入市场份额,而2018年,中国人寿的市场份额已降至20.4%。虽然它仍然占据第一位,但市场份额正在下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中国人寿对规模的坚持已经从“三分之一”转变为“首先保持市场份额的底线”。

2月22日,中国人寿在北京举办2019年开放日,提出了三大转型方向:从销售引领到销售与服务并重,从人力驱动到人力与技术双轮驱动,从规模导向到价值与规模的有机统一。

“振兴中国人寿”一词已成为中国人寿的战略目标,中国人寿有一种老的感觉。时代在变,总会有年轻人。面对这种变化,中国人寿新一代领导层选择了“价值”这个词。

(国际金融新闻记者唐烨)

标题:中国人寿2018年净利降六成 “重振”之路如何走?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9815.html